[发明专利]一种膨胀土边坡吸湿变形模型试验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5024.6 | 申请日: | 2014-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4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戴张俊;陈善雄;姜领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膨胀土边坡吸湿变形模型试验方法及系统,步骤:A、翻晒土样,控制含水率、填土厚度;B、分层填土再统一削坡,埋设部分监测元器件;C、静置边坡待裂隙开展,布设位移传感器;D、记录物理量初始值;E、用模拟降雨器在坡肩进行滴淋式集中降雨,控制降雨量;F、按降雨阶段监测物理量与降雨量;G、降雨-蒸发反复进行,模拟干湿循环;H、记录边坡形态变化,分析结果。该系统包括:模型箱、监测元器件、模拟降雨器,监测元器件装在模型箱中,模拟降雨器放置在模型箱上部坡肩处。本发明适用于各类膨胀土边坡吸湿变形模型试验,对膨胀土边坡稳定性与灾变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膨胀 土边坡 吸湿 变形 模型 试验 方法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膨胀土边坡吸湿变形模型试验的方法,其步骤是:A、对现场采集土样进行翻晒,测定土样含水率达到原状样的50~60%时进行填土,填筑土体与实际工程边坡土体保持一致,保持土体的渗透性、膨胀性、力学性质与原状土高度相似性,土体填筑尺寸控制厚度0.6~0.8m;B、在模型箱内部侧壁均匀涂抹凡士林,将土样在模型箱中进行阶梯状水平分层填筑,填筑分4层进行,每层土体填筑工序为:松铺—人工压实—表面刮毛,第一层填筑土体松铺98~102cm,压实至68~72cm;第二层填筑土体松铺68~72cm,压实至48~52cm;第三层填筑土体松铺58~62cm,压实至38~42cm;第四层填筑土体松铺58~62cm,压实至38~42cm;每一层填筑后,进行含水率取样测定与环刀法密度测定,每层检测2~3个点,达到含水率15~20%和干密度1.5~1.7g/cm3,土体填筑时,在设计位置埋设水分传感器、静土压力盒、沉降板,边坡填筑完成后,按坡比1:1.5~1:3进行统一削坡;C、对填筑完成后的边坡进行静置处理,坡体逐渐产生裂隙,待裂隙开展至与实际工况相似时,在边坡表面设计位置布设位移传感器;D、在降雨进行之前,记录各监测物理量的初始值,得到边坡初始含水率状态与应力应变状态分布;E、将模拟降雨器放置在坡肩位置上方,在边坡表面进行滴淋式集中降雨,水分自然下流入渗,试验采用控制降雨量的连续降雨,每日降雨4~8h,日降雨量控制为8~12mm,人工模拟自然小雨,日降雨过程中,进行降雨间隔,控制坡面不产生明显的径流,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水分的渗入,降雨分阶段进行,每阶段降雨量控制为100~120mm;F、在降雨进行的前2~3天,对各物理量进行密集监测,每天各物理量监测记录为5~6次,每次测定时间选在降雨间隔时,并记录即时降雨总量,在降雨2~3天后,每天各物理量监测记录为2~3次,同时记录即时降雨总量,土体含水率变化特征的监测采用水分传感器测定与取样测定相结合的方式,深部土体含水率由水分传感器直接测得,每天降雨结束后,采用表层取样的方式测定表层土体含水率;G、集中降雨结束后,选择进行边坡静置,待水分蒸发、裂隙开展,同时进行各物理量的监测与坡体形态观测,10~30天后,再进行模拟降雨,重复步骤E、F 2~5次,降雨‑蒸发过程往复2~5次,模拟自然状态下边坡干湿循环效应;H、对边坡裂隙形态、变形特征进行记录与描述,发生滑坡,详细记录滑坡发生次数、位置、规模与形式,总结并分析物理量监测结果,以及坡体形态观测结果,对边坡在吸湿条件下的变形特征与演化规律以及稳定性进行分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14502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动性肺结核的免疫诊断试剂盒
- 下一篇:循环水静态模拟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