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0998.2 | 申请日: | 2014-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0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宇;王静;何明轩;余善恩;薛安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本发明的控制壳体上设置有数据电源接口、制冷键、制热键、功能选择键何液晶显示器,控制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电源和总数据线的一端与控制壳体数据电源接口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立体柔性主体内的风扇和制冷片连接;所述的立体柔性主体为一个立方体结构,其一个侧面开放,成凹曲面,立体柔性主体的左右侧面分别开有一个通风口,其一个通风口处设置有风扇,从风扇到另一个通风口之间设置有多个制冷片;本发明通过自动控制方法,对使用者头部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替代了传统冷敷法、热敷法的不足,具有温度调节精确、可重复使用、使用方便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头部 体温 自动 调节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医用头部体温自动调节装置,包括控制壳体、数据电源接口、制冷键、制热键、功能选择键、液晶显示器、电源线、总数据线、风扇、立体柔性主体、制冷片和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控制壳体上设置有数据电源接口、制冷键、制热键、功能选择键何液晶显示器,控制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电源和总数据线的一端与控制壳体数据电源接口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立体柔性主体内的风扇和制冷片连接;所述的立体柔性主体为一个立方体结构,其一个侧面开放,成凹曲面,立体柔性主体的左右侧面分别开有一个通风口,其一个通风口处设置有风扇,从风扇到另一个通风口之间设置有多个制冷片;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控制芯片U0、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容C7、第八滤波电容C8、第九滤波电容C9、第十滤波电容C10、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四脚接插件P1、第二四脚接插件P2、第三四脚接插件P3、第四四脚接插件P4、四脚排针PU、第一开关按键S1、第二开关按键S2、第三开关按键S3、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第五MOS管M5、第六MOS管M6、第七MOS管M7; 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电源管脚与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正极、第六滤波电容C6的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正极、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四脚接插件P1的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2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3电源管脚、四脚接插件P4电源管脚、四脚排针PU的电源管脚相连接;复位管脚RST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一滤波电容C1的一端、四脚排针PU的复位管脚相连接; 接地管脚VSS与第一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5的负极、第六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8的一端、第九滤波电容C9的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10的一端、第一MOS管M1的源极、第二MOS管M2源极、第三MOS管M3源极、第四MOS管M4的源极、第五MOS管M5的源极、第六MOS管M6的源极、第七MOS管M7的源极、四脚接插件P1的接地管脚、四脚排针PU的接地管脚、第一开关按键S1的一端、第二开关按键S2的一端、第三开关按键S3的一端相连接并接地;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VCAP管脚与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I/O管脚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八滤波电容C8的另一端、第一开关按键S1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0第二I/O管脚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九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第二开关按键S2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三I/O管脚同时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十滤波电容C10的另一端、第三开关按键S3的另一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四I/O管脚与第一MOS管M1的栅极相连,第一MOS管M1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一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五I/O管脚与第二MOS管M2的栅极相连,第二MOS管M2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二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六I/O管脚与第三MOS管M3的栅极相连,第三MOS管M3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2的第三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七I/O管脚与第四MOS管M4的栅极相连,第四MOS管M4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一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八I/O管脚与第五MOS管M5的栅极相连,第五MOS管M5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二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九I/O管脚与第六MOS管M6的栅极相连,第六MOS管M6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3的第三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十I/O管脚与第七MOS管M7的栅极相连,第七MOS管M7的漏极与四脚接插件P4的第一I/O管脚相连;单片机控制芯片U0的第十一个I/O管脚与四脚排针PU的第二I/O管脚相连接;SWIN脚与四脚排针PU的SWIN脚连接,上文中单片机控制芯片U0、第一四脚接插件P1和第四四脚接插件P4中未提到的引脚架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10099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角膜接触镜佩戴辅助工具
- 下一篇:一种可自动配置协议的采集终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