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8‑萘酰亚胺类有机电致发光主体材料及器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99439.4 | 申请日: | 2014-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2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 发明(设计)人: | 卢志云;周洁;王宁;郑徐军;黄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401/12 | 分类号: | C07D401/12;C07D401/14;C07D221/14;C09K11/06;H01L51/5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20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系列具有三线态融合延迟荧光(TFDF)性质的新型1,8‑萘酰亚胺衍生物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它们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以该类分子作为有机电致发光主体材料,可制备出高效率的黄光、橙光和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对激子的利用率均可大幅超过单线态激子利用率理论极限(25%,即外量子产率5%)。因此,这类材料是非常有前景的具有TFDF性质的主体材料,设计合成该类材料对于提高电致荧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推进其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亚胺 有机 电致发光 主体 材料 器件 | ||
【主权项】:
一系列具有三线态融合延迟荧光(TFDF)性质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类化合物的电致发光主体材料,其结构通式(其中R1和R2是通过苯氧桥与1,8‑萘酰亚胺单元相连接)如下:其结构特征在于:所述A为4‑叔丁基苯基;所述B为以下结构的基团:其中,R1和R2相同,且为二苯氨基、N,N‑二苯基‑4‑氨基苯基、N‑9H‑咔唑基或N‑(4‑叔丁基苯基)‑9H‑咔唑基;R1和R2不相同,R1为氢原子,R2为二苯氨基、N,N‑二苯基‑4‑氨基苯基、N‑9H‑咔唑基或N‑(4‑叔丁基苯基)‑9H‑咔唑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9943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泵式液压挖掘机供油装置
- 下一篇:液压伺服变载荷加载试验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