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传感网虚拟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号盲检测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82022.7 申请日: 2014-03-07
公开(公告)号: CN103916344B 公开(公告)日: 2017-03-08
发明(设计)人: 张昀;于舒娟;于大为;张振洲;宦如松;刘欢;胡蓉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邮电大学
主分类号: H04L25/03 分类号: H04L25/03;H04L1/00;G06N3/00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代理人: 朱小兵
地址: 210003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无线传感网虚拟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号盲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利用无线传感器网传感器高密度分布的特点,在无线传感器网进行分簇处理的基础上,构造了一种虚拟MIMO系统盲检测模型,引入hopfield神经网络,采用多用户的Hopfield盲检测算法,实现无线传感网的接收端对簇间的簇首信号盲检测;然后将单用户的Hopfield盲检测算法,用于簇内各传感器节点信号盲检测。本发明方法在低信噪比,短数据的环境下,成功实现了盲检测,性能较好,为无线传感网提供了一种高速、低复杂度的信号盲检测方法。
搜索关键词: 无线 传感 虚拟 输入 输出 系统 信号 检测 方法
【主权项】:
无线传感网虚拟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号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簇间MIMO传感器信号的Hopfield检测方法和簇内簇首节点自带的SIMO Hopfield信号检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簇间MIMO传感器信号的Hopfield检测方法步骤A,构造接收数据矩阵:设无线传感网虚拟MIMO传输模型传感器节点分为p簇,Sink接收端安装有q根天线,簇首间信号无相关性,将该模型作为p输入q输出的虚拟MIMO有限冲激响应系统,其基带输出信号为:XN=SN·ΓT式中,XN是接收数据阵,SN是是各簇簇首的发送信号阵,Γ是由信道冲激响应hjj构成的块Toeplitz矩阵;(·)T表示矩阵转置;其中,发送信号阵:SN=[sL(k),…,sL(k+N‑1)]T=[sn(k),…,sn(k‑M‑L)]N×(L+M+1)p,M为信道阶数,L为均衡器阶数,N为所需数据长度;sL(k)=[sT(k),…,sT(k‑L‑M)]T;其中,sT(k)=[s1(k) s2(k) … sp(k)],si(k)∈{±1},i=1,2…,p,时刻k为自然数,[·]T为矩阵转置;hjj=[h0,…,hM]q×(M+1)p,jj=0,1,…,p;q是过采样因子,取值为正整数;XN=[x(k),…,x(k+N‑1)]T是Sink接收端接收数据阵是N×(L+1)q接收数据阵,其中x(k)=Γ·sL(k);步骤B,接收数据矩阵奇异值分解:XN=[Us,Uv]·D0·VT]]>式中,Us是奇异值分解中的N×(L+M+1)p酉基阵;0是(N‑(L+M+1)p)×(L+1)q零矩阵;V是(L+1)q×(L+1)q酉基阵;Uv是N×(N‑(L+M+1)p)酉基阵;D是(L+M+1)p×(L+1)q奇异值阵;步骤C,设置权矩阵W=IN‑Q,其中IN是N×N维的单位阵,步骤D,得到一个簇的发送信号sn(k)利用全反馈神经网络动力学方程sn(k+1)=f(W·sn(k))=f(y(k))对该方程进行迭代,直到sn(k+1)=sn(k);其中y(k)是由标量yi(k)构成的向量,wij为神经网络权矩阵W中的元素,表示从神经元i到神经元j的联结权值,i、j都为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最后平衡时得到的sn(k)即为所求的簇的发送信号,此簇标识为第一个簇;f(·)为连续二值激活函数,且:f(·)=tanh(·)为双曲正切函数;步骤E,MIMO信号空间删除法对于p簇情况,由于第一个簇信号对于其他簇来说是干扰信号,将检测出的第一个簇信号加入到XN的补空间,式中定义为步骤D获得的第一个簇的发送信号;利用Uv构造新的补投影算子Q,再一次构成新的代价函数Q=UvUvT]]>设置权矩阵W=IN‑Q然后继续利用步骤D进行求解,由于第一簇的估计信号已经加入到其补空间里,因此,此时估计出的信号序列不会依然收敛于第一个簇,从而求出第二个簇的信号序列,依次类推,求出所有簇的信号;簇内簇首节点自带的SIMO Hopfield信号检测方法步骤F,构造簇内SIMO模型接收矩阵设无线传感网某簇内具有qc个节点,分别发送信号至簇首,将该模型看作SIMO的有限冲激响应系统,其输出信号为:Xc=Sc·ΓcT式中,Xc是接收数据阵,Sc是加扰后的发送信号阵,Γc是由各节点至簇首信道的冲激响应hcl构成的块Toeplitz矩阵;(·)T表示矩阵转置;其中,发送信号阵:Sc=[sLc(t),…,sLc(t+Nc‑1)]T=[snc(t),…,snc(t‑Mc‑Lc)]Nc×(Lc+Mc+1),Mc为各节点至簇首信道的阶数,Lc为均衡器阶数,Nc为簇首接收数据长度;sLc(t)=[scT(t),…,scT(t‑Lc‑Mc)]T;其中,sc(t)∈{±1},是传感器发送的数字信号b(t)被扰码c扰动后的信号,sc(t)=c·b(t),时刻t为正整数;hcl=[hc0,…,hcM]qc×(Mc+1);Xc=[xLc(t),…,xLc(t+Nc‑1)]T是簇首接收数据阵,是Nc×(Lc+1)·qc接收数据阵,其中xLc(t)=Γc·sLc(t);步骤G,簇首接收数据矩阵奇异值分解:Xc=[Ucs,Ucv]·Dc0·VcT]]>式中,Ucs是奇异值分解中的Nc×(Lc+Mc+1)酉基阵;0是(Nc‑(Lc+Mc+1))×(Lc+1)qc零矩阵;Vc是(Lc+1)qc×(Lc+1)qc酉基阵;Ucv是Nc×(Nc‑(Lc+Mc+1))酉基阵;Dc是(Lc+Mc+1)×(Lc+1)qc奇异值阵;步骤H,设置Wc=IcN‑Qc,其中IcN是Nc×Nc维的单位阵,步骤I,利用全反馈神经网络动力学方程snc(t+1)=f(Wc·snc(t))=f(yc(t))进行迭代,直到snc(t+1)=snc(t);yc(t)是由标量yci(t)构成的向量,wcmm为权矩阵Wc中的元素,表示从神经元m到神经元n的联结权值,m和n为小于等于Nc的正整数;最后平衡时得到的snc(t)即为所求簇内第一个传感器的发送信号;f(·)为连续二值激活函数,且:f(·)=tanh(·)为双曲正切函数;步骤J,由扰码特性对求得的snc(t)解扰,得到第一个传感器的发送信号b(t);步骤K,由求得的snc(t)构造Sc,求得第一个传感器信道的Toeplitz矩阵Γc:Γc=XcT(ScT)#其中(·)#表示伪逆运算;步骤L,由相关性推导出簇内其他传感器的信道;利用该簇中所有节点的发送信号具有高互相关性的特点,对该簇中所有传感器节点进行信道盲估计与均衡;设求得的簇首信道的Toeplitz矩阵为Γc1,定义对应于第a列向量为:Hc1(a)=[0a‑M,hcM,…,hc0 0L‑a]T其中M≤a≤L,0a‑M即为a‑M维的0向量;求取簇内任一传感器e与簇首之间的信号相关矩阵,设定Rle=limM→∞1MΣl=1MX1(n1l+a)XeT(nel+a)ω1e(l)]]>其中X1(n1l+a)=Γc1·s(Lc+Mc)1(n1l+a),n1l为一正整数;当M≤a≤L且e≠1时,即有R1e=r1eHc1(a)·HceT(a)]]>r1e为传感器e与簇首之间信号的相关性,其值为0.95;获取传感器e的信道向量Hce(a):Hce(a)=1r1eR1e·Hc1(a).]]>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8202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