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弹簧缓冲的可变气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40035.4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0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尧命发;张翔宇;郑尊清;李永志;岳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L1/34 | 分类号: | F01L1/34;F01L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弹簧缓冲的可变气门系统,所述系统主要由壳体、致动活塞、缓冲活塞、两个活动挡板、缓冲弹簧、两个电磁阀、发动机气门组成,利用电磁阀控制可变气门系统的开启与关闭,利用缓冲弹簧与两个可移动挡板进行落座与最大升程处的缓冲,利用缓冲活塞控制缓冲弹簧的预紧力,从而在缓冲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供油压力实现与之相适应的缓冲效果,本发明适应范围广,能耗低,控制简单,实现可变气门系统高响应性与高可靠性,有利于可变配气技术在发动机上的推广。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弹簧 缓冲 可变 气门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双向弹簧缓冲的可变气门系统,包括壳体(1)、第一液压油通道(21)、第二液压油通道(16)和第三液压油通道(1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内设有可沿轴向移动的致动活塞(2),与所述致动活塞(2)相连的活塞杆(3)贯穿下腔体后与发动机气门(12)连接;所述壳体的壁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液压油通道(21)和致动活塞(2)上部液压腔的油孔、用于连通第二液压油通道(16)和致动活塞(2)下部液压腔的油孔、用于连接至第三液压油通道(15)的油孔;所述活塞杆(3)的上部设有第一环形凹槽(4)在气门回落缓冲过程中始终与所述第三液压油通道(15)相通,所述活塞杆(3)的下部设有第二环形凹槽(14);所述下腔体中设有自上而下地套在活塞杆(3)上的第一固定挡圈(6)、第一活动挡板(7)、缓冲弹簧(8)、缓冲活塞(9)、第二活动挡板(10)和第二固定挡圈(11);所述第一活动挡板(7)、所述缓冲活塞(9)和第二活动挡板(10)与所述活塞杆(3)滑动配合,所述缓冲活塞(9)和所述第二活动挡板(10)配合,所述缓冲活塞(9)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致动活塞(2)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固定挡圈(6)与所述第二固定挡圈(11)固定与所述活塞杆(3)上,所述第一固定挡圈(6)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活动挡板(7)的顶端位置,所述第二固定挡圈(11)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活动挡板(10)的底端位置;在所述致动活塞(2)处于轴向最上端时,所述第一活动挡板(7)未与第一固定挡圈(6)接触;在所述致动活塞(2)处于轴向最下端时,所述第二活动挡板(10)未与所述第二固定挡圈(11)接触;所述缓冲活塞(9)、所述第二活动挡板(10)和所述活塞杆(3)三者之间形成一封闭的可移动液压腔;所述第一环形凹槽(4)中设有第一油孔(5),所述第二环形凹槽(14)中设有第二油孔(13),所述第一油孔(5)和第二油孔(13)之间设有通道,所述第二油孔(5)与所述可移动液压腔相通;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21)和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16)与一两位四通电磁阀(20)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21)、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16)和两位四通电磁阀(20)一起控制所述致动活塞(2)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三液压油通道(15)与一两位两通电磁阀(17)连接,所述第三液压油通道(15)和两位两通电磁阀(17)一起控制所述缓冲活塞(9)的轴向移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74003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