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铝合金枕梁铸件的浇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52627.3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1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杜旭初;洪润洲;厉沙沙;樊振中;李大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B22C9/2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陈宏林 |
地址: | 10009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是一种针对铝合金枕梁铸件的浇注系统,该系统包括位于铸件底部的横浇道系统,金属液进入横浇道经分流口后进入内浇口,金属液通过内浇口进入铸件型腔;该浇注系统可实现高速铁路客车用铝合金枕梁铸件充型平稳,改变传统在铸件上端设置冒口补缩厚大部位的工艺,铸件热分布平衡,能有效的补缩铸件厚大部位,因此铸件内部质量较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铝合金 铸件 浇注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针对铝合金枕梁铸件的浇注系统,所述铝合金枕梁铸件是指高速列车用铝合金枕梁铸件(6),以下简称铸件(6),该铸件(6)的外形尺寸为3100mm×1300mm×260mm,平均壁厚为15~25mm,两端最厚处尺寸超过90mm,内腔中有6条竖筋和与之垂直的4条横筋,6条竖筋分别为竖筋A~F,6条竖筋沿纵向铸件中心线(5)左、右对称,竖筋A、D距铸件中心线(5)的距离分别为440mmmm,竖筋B、E距铸件中心线(5)的距离分别为780mmmm,竖筋C、F距铸件中心线(5)的距离分别为1090mmmm,4条横筋分别为横筋G~J,横筋G~J距定位面(7)的距离分别为130mm、0mm、145mm及335mm,定位面(7)是距离铸件(6)的下端面(8)500mm的水平面,横、竖筋的厚度均为15mm,其特征在于:该铸件(6)的浇注系统包括:一个用于底部浇注的引流口(1),引流口(1)的中心线通过铸件中心线(5)与定位面(7)的交点,引流口(1)的下表面距铸件(6)底部的距离为380mm~400mm,引流口(1)的直径为120mm~140mm,高度为40mm~60mm,拔模斜度为2°~4°;位于引流口(1)上方的第一层横浇道(2),其截面为等腰梯形,长度为2200~2300mm,高度为90~100mm,拔模斜度3°~7°,引流口(1)与第一层横浇道(2)的中间连接;位于第一层横浇道(2)上的3个分流口,分别为分流口K~M,分流口是截面为圆形的圆柱体,一个分流口K与第一层横浇道(2)的中间连接,分流口L、M分布在第一层横浇道(2)的两侧、距中间的距离为930mm~980mm,分流口K的直径为100~105mm,分流口L、M的直径为110~120mm,3个分流口的高度均为50~60mm;位于分流口K~M上的第二层横浇道,第二层横浇道由主流道(3)和与主流道(3)横向垂直并穿过(3)的9条分流道构成,分别为分流道N、O、P、Q、R、S、T、U、V,主流道(3)截面为等腰梯形,主流道(3)的宽度为180mm,长度为3100mm,高度为100mm,拔模斜度为3°~7°,分流道R位于铸件中心线(5)上,分流道N、O、P、Q与分流道V、U、T、S分布在中心线(5)两侧且对称分布,分流道N、O、P、Q与分流道V、U、T、S也沿主流道(3)对称布,分流道N、O、P、Q距中心线(5)的距离分别为440mmmm、780mm、1090mm及1500mm,分流道N、V的长度为1500mm~1550mm,分流道O、P、Q、R、S、T、U长度为1010mm~1050mm,高度均为100mm,拔模斜度为3°~7°;在第二层横浇道上设置有52个内浇口(9),内浇口(9)位于第二层横浇道的分流道N、O、P、Q、R、S、T、U、V上,N和V分流道上各分布5个内浇口(9),O、P、Q、R、S、T、U分流道上各分布6个内浇口(9),内浇口(9)与铸件(6)的相连接,连接位于横筋G~J、上端面(4)和下端面(8)位置上,内浇口与铸件(6)相交处的截面尺寸为80×25mm,拔模斜度为3°~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5262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层制造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用于热交换器翅片的制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