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气流循环的地下水人工回灌悬浮物堵塞治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7311.5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1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杜新强;郝洋;李威;董奡飞;赵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气流循环的地下水人工回灌悬浮物堵塞治理方法,属于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领域。将注气管道预设于入渗介质一定深度处,通过气泵向介质下部注入气体,通过气体向上运动的动力作用,达到破坏入渗介质的表面堵塞层,并将滞留于介质内部的悬浮颗粒物携带到介质外部的作用,通过水流的冲刷作用,将悬浮物颗粒与入渗介质充分分离。优点是:在进行地下水人工回灌悬浮物堵塞治理时,不仅对清除介质表层堵塞层而且能够清除一定量的介质内部悬浮物颗粒,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耗时少的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气流 循环 地下水 人工 悬浮物 堵塞 治理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气流循环的地下水人工回灌悬浮物堵塞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一)建立基于气流循环的地下水人工回灌悬浮物堵塞治理装置建造回灌池主体,其深度为1.5~1.8m,在回灌池主体内人工铺设填滤料,颗粒粒径0.35~0.5mm,在回灌池主体边上建造排泄区,其深度为1m~1.3m,在地面泵站内设置气泵,入水装置、注气管道采用硬质厚壁PVC管,公称外径100mm,该入水装置用于喷出具有压力的水流,该注气管道PVC管一端封闭,在注气管道上表面一侧、与注气管直径平行方向钻出圆形排气孔单元,每个单元有3个排气孔,排气孔孔径为10mm,孔间距为20mm,注气管道外侧缠防堵塞滤网,防堵塞滤网采用尼龙滤网,防堵塞滤网网眼宽度应小于填滤料粒径,防堵塞滤网外缠以缠丝,缠丝采用不锈钢丝绳;相邻两个注气管道的中心间距L1为1.5R,R为排气孔单元最大影响半径,由场地实验测定,位于边缘的注气管道与回灌池主体边壁间距L2为0.5R,注气管道相邻排气孔单元中心间距L3与相邻两个注气管道的中心间距L1相等:该注气管道埋深范围为12.5~20cm;(二)、打开泵站开关,注气管开始向回灌池内注入气体,由于气泵的压力及气体自身向上逃逸的性质,注入气体流以一定压力向上运动并破坏介质表面堵塞层,此时开启介质表面的入水装置,介质表面冲刷水流对介质表面产生冲刷作用,携带悬浮物颗粒的污水水流沿回灌池表面坡度流入排泄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47311.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头台车炉
- 下一篇:用于多组分功能化纳米微粒系统的生物可设计结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