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流辅助钛合金波纹管热成形模具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6103.9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1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峰;刘淑芬;孙超;曹凤超;李优;吴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6/047 | 分类号: | B21D26/047;B21D26/033;B21D26/04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电流辅助钛合金波纹管热成形模具及方法,它涉及一种波纹管热成形模具及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塑性热成形工艺中整体式加热导致热量损失的技术问题。模具包括氩气瓶、气管、轴向加载轴、轴向加载装置固定板、气缸、轴向加载套筒、套筒支撑板、工作台、定位板、定位螺母、定位螺柱、密封装置、加电装置、金属模具框和陶瓷模具,方法:在温度为600-900℃、管坯内气压为0.1-0.5MPa的条件下保持100-250s,合模,在管坯内气压为2.0-3.0MPa的条件下保持200-400s,断电,卸气压,冷却,即得钛合金波纹管。本发明方法避免了传统塑性热成形工艺中整体式加热消耗在模具上的热量损失。本发明属于波纹管制备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辅助 钛合金 波纹管 成形 模具 方法 | ||
【主权项】:
电流辅助钛合金波纹管热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电流辅助钛合金波纹管热成形模具包括氩气瓶(1)、气管(2)、右轴向加载轴(3‑2)、左轴向加载轴(3‑1)、左轴向加载装置固定板(4‑1)、右轴向加载装置固定板(4‑2)、左气缸(5‑1)、右气缸(5‑2)、左轴向加载套筒(6‑1)、右轴向加载套筒(6‑2)、左套筒支撑板(7‑1)、右套筒支撑板(7‑2)、第一工作台(8‑1)、第二工作台(8‑2)、第三工作台(8‑3)、第四工作台(8‑4)、第五工作台(8‑5)、第六工作台(8‑6)、左定位板(9‑1)、右定位板(9‑2)、第一定位螺母(10‑1)、第二定位螺母(10‑2)、第三定位螺母(10‑3)、第三第四定位螺母(10‑4)、第一定位螺柱(11‑1)、第二定位螺柱(11‑2)、第三定位螺柱(11‑3)、第四定位螺柱(11‑4)、左密封装置(12‑1)、右密封装置(12‑2)、左加电装置(13‑1)、右加电装置(13‑2)、第一金属模具框(15‑1)、第二金属模具框(15‑2)、第三金属模具框(15‑3)、第一陶瓷模具(16‑1)、第二陶瓷模具(16‑2)和第三陶瓷模具(16‑3),其特征在于:第一陶瓷模具(16‑1)、第二陶瓷模具(16‑2)、第三陶瓷模具(16‑3)分别镶嵌到第一金属模具框(15‑1)、第二金属模具框(15‑2)、第三金属模具框(15‑3)中,所述第一金属模具框(15‑1)、第二金属模具框(15‑2)、第三金属模具框(15‑3)内具有空腔,左加电装置(13‑1)临近于左密封装置(12‑1)的端口,右加电装置(13‑2)临近于右密封装置(12‑2)的端口,左轴向加载套筒(6‑1)套在左密封装置(12‑1)的外面,右轴向加载套筒(6‑2)套在右密封装置(12‑2)的外面,左轴向加载套筒(6‑1)一端内孔中设置有左密封装置(12‑1),左轴向加载套筒(6‑1)一端的外圆上设置左定位板(9‑1),第一定位螺柱(11‑1)和第二定位螺柱(11‑2)分别穿过左定位板(9‑1)并与左密封装置(12‑1)的轴线平行,左套筒支撑板(7‑1)套在左轴向加载套筒(6‑1)的外圆上,左套筒支撑板(7‑1)的一端与第三工作台(8‑3)相连,左轴向加载套筒(6‑1)的另一侧设有气管(2),气管(2)的一端与氩气瓶(1)连接,气管(2)的另一端穿过左轴向加载套筒(6‑1)、左密封装置(12‑1),左轴向加载套筒(6‑1)的另一侧与左轴向加载轴(3‑1)相连,左轴向加载轴(3‑1)通过左轴向加载装置固定板(4‑1)固定在第一工作台(8‑1)上,左气缸(5‑1)位于左轴向加载装置固定板(4‑1)的另一侧,左轴向加载轴(3‑1)、左轴向加载装置固定板(4‑1)设有与左气缸(5‑1)相通的空腔,右轴向加载套筒(6‑2)一端内孔中设置有右密封装置(12‑2),右轴向加载套筒(6‑2)一端的外圆上设置右定位板(9‑2),第三定位螺柱(11‑3)和第四定位螺柱(11‑4)分别穿过右定位板(9‑2)并与右密封装置(12‑2)的轴线平行,右套筒支撑板(7‑2)套在右轴向加载套筒(6‑2)的外圆上,左套筒支撑板(7‑1)的一端与第六工作台(8‑6)相连,右轴向加载套筒(6‑2)的另一侧与右轴向加载轴(3‑2)相连,右轴 向加载轴(3‑2)通过右轴向加载装置固定板(4‑2)固定在第五工作台(8‑5)上,右气缸(5‑2)位于右轴向加载装置固定板(4‑2)的另一侧,右轴向加载轴(3‑2)、右轴向加载装置固定板(4‑2)设有与右气缸(5‑2)相通的空腔,第一工作台(8‑1)、第三工作台(8‑3)、第四工作台(8‑4)、第五工作台(8‑5)和第六工作台(8‑6)设置在第二工作台(8‑2)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16103.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