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幕-支护结构组合体系浅埋暗挖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72458.2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5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郭小红;程勇;刘继国;余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李鹏;王敏锋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幕-支护结构组合体系浅埋暗挖法,其步骤是:A、在地下结构两端无敏感建筑区域设置两个竖向工作井;B、通过竖向工作井先向地下主体结构四周顶入大小直径组合钢管形成管幕;C、通过注浆或者冷冻的方式加固钢管之间土体,形成水密性地下空间;D、在组合管幕的保护下,进行地下主体结构浅埋暗挖施工,管幕与支护结构形成大刚度的纵环向组合受力体系;E、在组合支护体系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内部临时支撑,施作地下主体结构。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将管幕与支护结构进行组合,形成大刚度共同受力体系,可以严格控制沉降,有效地控制地下水的流失,保证施工及运营安全,特别适用于超浅埋超大断面饱和软土隧道下穿敏感建筑。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护 结构 组合 体系 浅埋暗挖法 | ||
【主权项】:
一种管幕‑支护结构组合体系浅埋暗挖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地下主体结构(10)两端形成两个竖向工作井(1);步骤2、在两个竖向工作井(1)之间待施工的地下主体结构(10)的周边形成管幕,先向地下主体结构(10)四周受力不利位置顶入大直径钢管(2)作为基准管,然后在基准管之间按照顺序间隔顶进小直径钢管(3);步骤3、通过注浆或者冷冻方法加固大直径钢管(2)和小直径钢管(3)之间土体(4),形成水密性地下空间;步骤4、在大直径钢管(2)和小直径钢管(3)组合的管幕的保护下,边开挖土体边施工初次支护结构(6),初次支护结构(6)由环向钢拱架支撑和喷射混凝土构成,环向钢拱架支撑与管幕钢管之间连接方式为焊接,环向钢拱架支撑的环内通过内部临时支撑(7)进行加强和固定;步骤5,在初次支护结构(6)强度达到预定值以上时,分台阶拆除内部临时支撑(7),施作地下主体结构(10),地下主体结构(10)断面形状为多段圆弧组成的椭圆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47245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