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褐菖鲉鱼苗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1987.6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8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徐善良;邱成功;林少珍;单乐洲;王丹丽;王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3/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褐菖鲉鱼苗的培育方法,在光控、温控和水控条件下,通过小球藻液降低水体中有害物,强化水蚤,提高仔鱼和稚鱼的营养,降低仔鱼至稚鱼变态期间死亡率,通过贝壳和马尾藻属藻类,贝壳形成水体底层隐蔽场所,大型悬浮藻类形成水体底层以上至水面的隐蔽空间,可以让稚鱼和幼鱼隐藏,降低稚鱼和幼鱼阶段的互相残食,提高成活率,褐菖鲉鱼苗意成活率可以达到29%左右,通过配合饲料驯化,使褐菖鲉鱼苗适应配合饲料,降低褐菖鲉养殖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褐菖鲉 鱼苗 培育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褐菖鲉鱼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仔鱼培育条件:培育池每毫升水体中小球藻密度为200‑100万细胞数,培育水温为10‑15℃,培育池的光照强度为1000lx‑3000lx,仔鱼培育密度为每升水体30000‑50000尾,仔鱼出生当天至10日龄仔鱼期间投喂经营养强化过的轮虫,每毫升水体中每天投喂量为8‑10个,10日龄至变态为稚鱼期间投喂经营养强化过的卤虫或蒙古裸腹溞,每毫升水体中每天投喂量为0.5‑4个,从4日龄仔鱼开始每天换水,换水量开始为50%水体总量,每隔3‑5天递增一次,递增量为10%水体总量,至换水量达到100%,仔鱼培育后变态为稚鱼;b、稚鱼培育条件:仔鱼全部变态为稚鱼后,培育池每毫升水体中小球藻密度为50‑1万细胞数,培育水温为15‑18℃,培育池的光照强度为3000lx‑5000lx,稚鱼培育密度为每升水体8000‑10000尾,饵料每天平均分3‑5次投喂,最早为6时投喂,最迟为17时半投喂,每天饵料投喂总量为3‑5%鱼苗总重量,投喂的饵料为鱼糜和配合饲料,饵料中配合饲料重量从10%开始,每天递增5%,直至投喂的饵料为100%配合饲料,稚鱼培育至12天后,在培育池中每平方米水底中含有10‑15公斤贝壳,每平方米水面下含有4‑6公斤(除去增重物后)马尾藻属藻类,每隔3天更换培育池中的贝壳和马尾藻属藻类,每天换水量100%,稚鱼培育成幼鱼; c、幼鱼培育条件:稚鱼全部培育成幼鱼后,自然水温和光照,幼鱼培育密度为每升水体3000‑5000尾,饵料每天平均分3‑5次投喂,最早为6时投喂,最迟为17时半投喂,每天饵料投喂总量为2‑4%鱼苗总重量,投喂的饵料为配合饲料,培育池中每平方米水底中含有15‑20公斤贝壳,每平方米水面下含有6‑10公斤马尾藻属藻类,每隔3天更换培育池中的贝壳和马尾藻属藻类,每天换水量为100‑300%,幼鱼长成长3‑5㎝出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44198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可调式大功率LED灯具
- 下一篇:一种正吸式锂离子电池注液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