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4450.2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5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峰;宋仁升;闻雷;裴嵩峰;黄坤;成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13;H01M4/139;B82Y30/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将纳米碳材料与活性物质叠层,可在不降低锂离子电池容量基础上减少整个锂离子电池正负极中非活性物质含量,如正负极金属集流体、正负极极耳以及隔膜的用量,实现大幅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和体积能量密度。本发明方法可与现有工艺兼容,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明显,因此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电极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结构包括纳米碳材料层、活性物质层和金属集流体;其中:在所述金属集流体上是由纳米碳材料层和活性物质层依次交替排列形成的叠层结构;所述电极结构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纳米碳材料浆料均匀涂覆于金属集流体上并烘干,在金属集流体上形成第一层纳米碳材料层;接着在第一层纳米碳材料层上涂覆活性物质浆料并烘干,形成第一层活性物质浆料层;在第一层活性物质层上继续涂覆纳米碳材料浆料并烘干,形成第二层纳米碳材料层,在第二层纳米碳材料层表面再涂覆活性物质浆料并烘干,形成第二层活性物质浆料层;根据需要层数依次交替涂覆纳米碳材料浆料和活性物质浆料并烘干,获得锂离子电池电极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404450.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