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治理河道底泥修复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88670.0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8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华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C02F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02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污水治理河道底泥修复的方法,本发明利用污水治理河道底泥修复材料,主要包括:由煤粉和/或燕麦杆和/或杉木和/或椴木等物质制成的基材材料,附着于基材载体上的复合菌群,其中复合菌群主要包括:酵母菌和/或乳酸菌和/或光合成细菌和/或线状菌和/或曲菌,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溶液,聚丙烯酰胺的浓度控制在1~2mg/l,投加量与载体体积比在0.8∶1~1∶1。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治理 河道 修复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污水治理河道底泥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修复的方法为: ①基材由煤粉和/或燕麦杆和/或杉木和/或椴木制成,采用30~50目的煤粉和宽度 小于2mm的燕麦杆,以质量比8∶2的比例混合,或者采用10~30目的煤粉、2mm 以下粒径的杉木和椴木以质量比7∶2∶1的比例混合制成载体基材,先把基材粉碎到一定粒径大小的颗粒,煤粉颗粒为1‑50目和/或燕麦杆为宽度小 于2mm的薄片和/或杉木和/或椴木成2mm以下粒径的颗粒,混合后进行活化处理, 形成具有多孔的基材;②把经活化处理过的基材均匀地投加到河道中,其投加量为底泥覆盖程度达到 1cm以上,当基材完全沉淀于河床上以后,向水中均匀地投加菌种,然后进行充氧曝 气,5‑6天后,有大量的微生物在这些载体上生长繁殖,最后加入絮凝剂,或者把已 经有复合菌群着床的载体基材投入河底1cm以上厚,进行充氧曝气2‑3天,再加入絮 凝剂,在河道底泥上形成一层1cm以上的无机化固定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华,未经蒋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38867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硝酸钠复合防冻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碳纳米管催化臭氧化水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