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介质内流体温度可视化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4807.X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4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宋永臣;蒋兰兰;刘瑜;赵越超;杨明军;朱宁军;周欣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7/36 | 分类号: | G01K7/36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李宝元 |
地址: | 116024***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多孔介质内流体温度可视化测量装置,属于二氧化碳封存技术领域。其特征是该测量装置包括核磁共振系统、注入回收系统、温度压力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二氧化碳和液体经过恒温恒压泵进入岩芯样品管中的多孔介质样品,从岩芯样品管流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液体经过背压阀进入回收系统,温控液恒温槽在岩芯样品管外管循环对岩芯样品管进行温度控制,测量过程中的工作参数如温度、压力信号均由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和实时分析,核磁共振成像仪对整个气液注入过程进行温度定量可视化测量。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能够快速、经济的实现二氧化碳封存过程中温度变化监控,获得封存过程中的传热系数,提高了二氧化碳封存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介质 流体 温度 可视化 测量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多孔介质内流体温度可视化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系统核磁共振系统、注入回收系统、温度压力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所述的核磁共振系统包括核磁共振成像仪和岩芯样品管,岩芯样品管包括第一热电偶口19、温控液出口20、第二热电偶口21、气液出口(22)、端盖(23)、密封圈(24)、封头(25)、内管(26)、外管(27)、多孔介质(28)、滤网(29)、压板(30)、温控液注入口(31)、气液注入口(32)和保温层(33),封头(25)与内管(26)由锥度螺纹连接,端盖(23)与封头(25)、端盖(23)与外管(27)靠密封圈密封,内管(26)内填充多孔介质(28),外管(27)供温控液循环,核磁共振成像仪对整个气液注入过程进行温度定量测试;所述的注入回收系统包括有液体注入回收系统、气体注入回收系统和真空泵,液体注入回收系统包括液体瓶(3)、第一针阀(14)、第一恒温恒压泵(4)、第一单向阀(15)、第二针阀(14a)、第六针阀(14e)、第三单向阀(15b)和回收瓶(8),气体注入回收系统包括气瓶(6)、第四针阀(14c)、第二恒温恒压泵(4a)、减压阀(5)、第二单向阀(15a)、第五针阀(14d)和第四单向阀(15c),第三针阀(14b)与真空泵相连,液体和气体分别注入岩芯样品管(2)中,从岩芯样品管(2)所排出的液体进入回收瓶(8),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述的温度压力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第一恒温恒压泵温度(4)的第一恒温槽(13)、控制第二恒温恒压泵(4a)温度的第二恒温槽(13a)和控制岩芯样品管(2)的第三恒温槽(13b)、测量气瓶压力的第一压力表(16)和真空泵压力的第二压力表(16a),背压阀(7)控制整个实验系统的压力;所述的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测量温控液温度的第一热电偶(19)和测量流体温度的第二热电偶(21)、第七针阀(14f)、压差传感器(12)、 天平(9)和流量计(10),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并处理温度、压力、质量和流量数据,并把采集的数据传给工控机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274807.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