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波再生反馈振荡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66849.1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1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高鹏;贺爽;殷海荣;徐进;路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23/40 | 分类号: | H01J23/40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王睿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行波再生反馈振荡系统,属于真空电子技术领域。该振荡系统由噪声、电子枪、电子束会聚模块、隔离器、慢波电路、耦合器、衰减器、移相器、射频输出模块组成。由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经过会聚后,与经过慢波电路的噪声相互作用,放大后的信号通过耦合器后,耦合输出端经衰减器与移相器,被改变幅度与相位的信号再一次与噪声同电子束相互作用,以此循环,最后可通过耦合器至射频输出,即产生需求的射频信号。本发明提出的行波再生反馈振荡系统,克服公知技术输出频率不易调节与不稳定等缺陷,并具有功率与效率高、成本低、体积小、易于加工实现等优点,在亚毫米波至太赫兹频段有显著优势。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波 再生 反馈 振荡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行波再生反馈振荡系统,包括电子枪(1)、电子束会聚模块(2)、噪声电磁波信号(3)、功率合成器(4)、隔离器(5)、慢波电路(6)、耦合器(7)、衰减器(8)、移相器(9)、射频输出模块(10);电子枪(1)产生的电子束经电子束会聚模块(2)聚焦后得到低半径电子束,所得低半径电子束与噪声电磁波信号(3)经功率合成器(4)叠加后一同穿过隔离器(5)后进入慢波电路(6),低半径电子束与减慢轴向速度的噪声电磁波发生电子束‑电磁波互作用,电子束将能量传递给噪声电磁波,将噪声电磁波信号功率放大;放大后的噪声电磁波信号经耦合器(7)耦合端输出,再经过衰减器(8)与移相器(9),其幅度与相位发生相应的变化;经过放大、衰减与相位变化后的噪声电磁波信号与低半径电子束、噪声信号经功率合成器(4)叠加后穿过隔离器(5)后进入慢波电路(6)再次发生电子束‑电磁波互作用;进一步放大后的噪声电磁波信号再次经耦合器(7)的耦合端输出,再次经过衰减器(8)与移相器(9)后与低半径电子束、噪声信号经功率合成器(4)进行叠加进入慢波电路(6),如此形成循环;最终在耦合器(7)的输出端获得稳定的功率输出,并经过射频输出模块(10)输出高频高功率电磁波信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16684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