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32589.6 申请日: 2013-04-08
公开(公告)号: CN103202163A 公开(公告)日: 2013-07-17
发明(设计)人: 王冀川;熊仁次;陈建华;高山;刘丽霞;徐崇志 申请(专利权)人: 塔里木大学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843300 新疆*** 国省代码: 新疆;6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它涉及甘草的种植技术,它的栽培步骤为:土壤选择、种子选择与处理、播前施基肥、整地、播前土壤除草、播期确定、播种、出苗期管理、苗期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发生与防治、采收、采种与茎秆刈割。它适合大范围、规范化的种植,种子发芽率高,管理方便,节水增产。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滴灌 甘草 栽培 方法
【主权项】:
一种膜下滴灌甘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栽培步骤为:(1)、土壤选择:选择排灌通畅、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土壤pH7~8、土质偏砂、宿根性杂草少的退耕还牧地块或弃耕地,土壤有机质1%以上;(2)、种子选择与处理:选用甘肃乌拉尔甘草品种,通过90%的工业浓硫酸处理;(3)、播前施基肥、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播前每亩施油渣100~120kg+尿素5~15kg+三料磷15~20kg+硫酸钾10kg+硫酸锌2kg,并深耕细耙,平整土地;播前用施田补120~150ml/亩均匀喷洒后混耙;(4)、播种:播期为4月25~5月20日,采用覆膜滴灌保墒高密半精量播种种植模式,按一膜4行2管配置,膜宽1.25m,行距为20+60+20+60cm,株距9~10cm;使用半精量悬挂式穴播机进行膜上点播,每条膜下铺设2根滴灌带,播深沙质土3cm,壤土2~3cm,粘土1.5~2cm,膜上覆土0.5cm;播量0.8~1kg/亩,每穴下籽2~3粒,保证每亩1.8~2万穴;播后滴灌出苗水,每亩滴量70m3,分两次滴灌;(5)、出苗期管理:当田间幼苗出土50%,子叶转绿时,对错位膜下苗、雨后土壤板结苗应及时放苗;对于出苗不好的地段应及时催芽补种;(6)、苗期管理:当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开始间苗,每穴留苗1~2株,保苗密度1.8~2万株/亩,对地力较差的弱苗田块,间苗后每亩随水滴施尿素2kg、磷酸二氢钾1kg,对于草情较大、土壤板结的地块,在播后1个月左右、幼苗6~8片真叶、苗高10~14cm时于膜间宽行进行中耕1~2次;(7)、肥水管理:根据以上甘草肥水特性,执行配方施肥,结合滴灌技术,采取肥水一体化措施,进行田间肥水管理;(8)、病虫害发生与防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做好虫情调查,坚持以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防小、防少、防了”;加强中耕措施,以增温散墒,并喷施叶面肥,增强幼苗抵抗力,幼苗根腐病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拖布津可湿粉剂1000倍液喷施;(9)、采收:在第二年10月中下旬,地上茎叶黄萎时采挖,机械采挖深度应定位在35~45cm左右,使用甘草专用犁,沿行两侧进行深挖,人工拣取根条;(10)、采种与茎秆刈割:留取3~4年生的甘草种株,于9月中旬选择长势强、种性特征明显的健壮植株采种,人工割下果序,晾干、碾压脱粒,通过风选/水浸法除去虫蛀粒、瘪粒和残粒,过筛、分选、晾晒、入库,直播甘草当年苗高达30cm以上,可在霜冻前刈割一次,留茬不低于5cm,生长2年后的甘草,可在现蕾~开花期刈割第一茬,在霜冻前刈割第二茬,年产鲜草0.52~0.78t/亩,风干后做牛羊饲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塔里木大学,未经塔里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13258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