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底输油管线立管缠绕带补强贴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9667.7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6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许凤雪;王守成;张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海盛海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海盛海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7 | 分类号: | F16L55/17;F16L58/02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李夫寿 |
地址: | 25723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海底输油管线立管缠绕带补强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保温层拆除;B除锈:(1)达到后续施工要求;(2)使用GK-103缠绕;C补强:(1)立管表面缠绕GK-103缠绕带;(2)粘贴GBFS1525磁堵片和SDHG黏胶片;(3)用超强渗透胶料PQ64-A、PQ64-B和胶料涂刷,并用纤维带缠绕;(4)用胶料PQ34-a:PQ34-b=1:1的混合胶液涂刷,并用纤维带缠绕;(5)最外层涂覆PQ34-a:PQ34-b=1:1的混合胶;(6)固化;D防腐:刷涂环氧富锌底漆;E强度检测:(1)目视检测;(2)用常规压力计量器进行测试;(3)对滴漏处进行冷焊粘补处理;(4)对裂纹泄露部位进行带压密封处理;F保温层恢复。 | ||
搜索关键词: | 海底 输油管线 缠绕 带补强贴 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海底输油管线立管缠绕带补强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保温层拆除、B除锈、C补强、D防腐、E强度检测和F保温层恢复,其特征在于所述A保温层拆除:对设计补强的立管保温层进行拆除;所述B除锈:(1)采用除锈刷、电动磨光机轻微处理,将基层表面浮灰、水泥渣及疏松部位清理干净,达到后续施工要求;(2)对于锈蚀严重的部位,严禁强制除锈,可直接使用GK‑103缠绕带缠绕;所述C补强:(1)在锈蚀比较严重的立管表面使用GK‑103缠绕带3‑8层加固;(2)将GBFS1525磁堵片和SDHG黏胶片粘贴后压按至泄漏部位不漏为止;(3)用超强渗透胶料PQ64‑A、PQ64‑B和常规涂料均匀涂刷管线,并用纤维带缠绕,一层胶料一层带,共缠绕2‑6层;(4)用胶料PQ34‑a:PQ34‑b=1:1的混合胶液均匀涂刷管线,并用纤维带缠绕,一层胶一层带,共缠绕2‑6层;(5)最外层均匀地涂覆一层PQ34‑a:PQ34‑b=1:1的混合胶液;(6)固化3‑7分钟;所述D防腐:对需补强立管刷涂两遍环氧富锌底漆,干膜厚度为85‑95um;所述E强度检测:(1)目视检测,对需补强立管进行目视检测,对于出现可能影响海管立管寿命的情况,进行绷带固定处理;(2)用常规压力计量器夹在开口处进行测试,在不低于0.5kg拉力下,无明显撕脱,程度不超过2圈;(3)施工过程中对于存在砂眼、泄漏隐患和已经开始滴漏的管道,采取冷焊粘补技术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再进行补强贴的作业;(4)对出现裂纹泄露部位进行带压密封处理,保证管道的正常运行作业后再进行补强操作;所述F保温层恢复:(1)包覆难燃型PEF保温管壳,厚度为δ=20‑60mm;(2)外包玻璃丝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海盛海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海盛海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公司,未经山东海盛海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海盛海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129667.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