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金属玻璃中制备纳米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19364.7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7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赵炳戈;高玉来;翟启杰;李林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金属玻璃中制备纳米晶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适用于初始晶化温度小于770K、尺寸在微米级别的单个金属玻璃颗粒。在体视显微镜下选择微米级别的金属玻璃颗粒,放置到传感器的测试区域;设定温度程序并在快速扫描量热仪上将材料高速加热至初始晶化温度以上且熔点以下;用聚焦离子束将高速加热处理过的试样进行精细加工,制备透射电镜试样,并记录其加工过程;将加工好的试样放置到高分辨透射电镜下进行组织结构表征,确定其纳米晶组织。该发明开发了一种从金属玻璃中制备纳米晶的新方法,为金属玻璃中纳米晶组织的获得提供技术手段。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玻璃 制备 纳米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从金属玻璃中制备纳米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a. 选取适合于快速扫描量热仪的金属玻璃;根据金属玻璃的性能制备出金属玻璃棒或带;b.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用柔软的细铜丝蘸取少量硅油涂抹到传感器的测试区域,以增大热接触面积;c. 在非晶棒上刮下适量金属玻璃颗粒并在光学显微镜下挑选出尺寸为数十微米的颗粒作为实验材料,利用细铜丝将测试所用的样品精确放置于薄膜传感器测试区域中心部位;d. 设定温度程序和加热速度,在快速扫描量热仪上将材料由室温高速加热至熔点以下某一温度;e. 将高速加热处理的试样放置到聚焦离子束样品台上,制备透射电镜样品;在此过程中通过扫描电镜对其加工过程进行记录,并对其组织结构进行初步的观察;f. 将加工完成的样品放置到高分辨透射电镜下进行组织结构表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119364.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