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易高效的贮箱并联平衡排放试验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0346.2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3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胡齐;林星荣;潘海林;魏延明;梁军强;姚灿;庄保堂;冯春兰;周成;朱洪来;白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14 | 分类号: | G01M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19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简易高效的贮箱并联平衡排放试验系统及方法,由压差测量组件、压力测量组件、流量测量组件、剩余量测量组件、数据采集系统、管路组件等构成简易高效的贮箱并联平衡排放试验系统。试验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对部组件没有特殊要求,易实现等优点。试验方法规定了试验具体步骤,包括管路流阻一致性测试和调节试验、不带推进剂管理装置(PMD)贮箱的并联平衡排放试验、带PMD贮箱的并联平衡排放试验等。该方法简易、有效,能够消除系统误差和测量误差,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结合本发明的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可以有效地完成并联贮箱平衡排放试验验证,对并联贮箱平衡排放的性能起到良好的考核和验证作用,具有很好的测试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高效 并联 平衡 排放 试验 系统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简易高效的贮箱并联平衡排放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差测量组件、压力测量组件、流量测量组件、剩余量测量组件、数据采集系统和管路组件;所述压差组件由六个压差计组成,第一压差计(3)和第二压差计(4)分别测量第一贮箱(1)和第二贮箱(2)的气口压差和液口压差,第三压差计(5)和第五压差计(7)分别测量第一贮箱(1)和第二贮箱(2)的上下游压差,第四压差计(6)和第六压差计(8)分别测量第一贮箱(1)和第二贮箱(2)的下游管路压差;所述压力测量组件由四个压力传感器组成,第一数字压力传感器(9)和第二数字压力传感器(10)分别测量第一贮箱(1)和第二贮箱(2)的气口压力,第三数字压力传感器(11)和第四数字压力传感器(12)分别测量第一贮箱(1)和第二贮箱(2)的液口压力,以获得排液过程中贮箱气、液口压力变化的情况;所述流量测量组件包括两个质量流量计,第一流量计(13)和第二流量计(14)分别测量第一贮箱(1)和第二贮箱(2)的液体流量,将流量计的测量结果与压差计的测量结果配合获得得到每个贮箱的流量压差曲线;所述剩余量测量组件由两个电子秤组成,第一电子秤(15)和第二电子秤(16)分别测量第一贮箱(1)和第二贮箱(2)的重量,以便在加注过程中对贮箱内模拟液剩余量进行检测,得到排液全过程中贮箱模拟液剩余量;所述数据采集系统(22)对压差、压力、流量、重量数据进行采集,得到贮箱排液过程中相关参数实时测量的结果;所述管路组件包括第一气路手阀(17)、第二气路手阀(18)、第一液路手阀(19)、第二液路手阀(20)、第三液路手阀(21)、气路管路、液路管路,用于与贮箱气液口、测量仪表、进气口、排液口连接。所述第一贮箱(1)和第二贮箱(2)分别固定在第一电子秤(15)和第二电子秤(16),贮箱通过气路管路和液路管路连接进气口和排液口;在第一贮 箱(1)和第二贮箱(2)的气路中分别连接第一气路手阀(17)和第二气路手阀(18),在第一贮箱(1)和第二贮箱(2)的液气路中分别连接第一液路手阀(19)和第二液路手阀(20),然后在液路末端连接液路手阀(21);第一压差计(3)连接第一贮箱(1)和第二贮箱(2)的气口两端,第二压差计(4)连接第一贮箱(1)和第二贮箱(2)的液口两端,第三压差计(5)连接第一贮箱(1)的气、液口两端,第四压差计(6)连接第一贮箱(1)的液口与液路末端,第四压差计(7)连接第二贮箱(2)的气液口两端,第四压差计(7)连接第二贮箱(2)的液口与液路末端;第一数字压力传感器(9)和第二数字压力传感器(10)分别连接在第一贮箱(1)和第二贮箱(2)气口至第一气路手阀(17)和第二气路手阀(18)的气路段,第三数字压力传感器(11)和第四数字压力传感器(12)分别连接在第一贮箱(1)和第二贮箱(2)液口至第一液路手阀(19)和第二液路手阀(20)之间的液路段;第一流量计(13)和第二流量计(14)分别连接在第一贮箱(1)和第二贮箱(2)液口至第一液路手阀(19)和第二液路手阀(20)之间的液路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59034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集成模组
- 下一篇:一种高密度排列的小功率集成电路引线框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