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碰撞能量管理系统及设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570388.X | 申请日: | 2012-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2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 发明(设计)人: | 车全伟;张寅河;田爱琴;丁叁叁;周建乐;许娇;宋业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23 | 代理人: | 曲艳 |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碰撞能量管理系统及设计方法,所述车辆碰撞能量管理系统包括与车辆匹配的车钩缓冲装置、压溃管、端部吸能装置及具有足够刚度的车体中部结构,在车辆碰撞过程中各结构通过相互配合吸收能量,所述设计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数值模型并仿真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得到列车在运行方向的动力学特性,输出曲线,各参数值,得到最合理的输出曲线,根据输出曲线得到合理的车辆碰撞能量管理系统,采用多结构相互配合吸收碰撞过程中的能量,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准确的模拟列车在运行方向的碰撞动力学特性,合理的指导车辆碰撞能量管理系统设计,有效减少设计失误,节省设计时间,提高设计效率。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碰撞 能量 管理 系统 设计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车辆碰撞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辆匹配的车钩缓冲装置、压溃管、端部吸能装置及具有足够刚度的车体中部结构,在车辆碰撞过程中各结构相互配合吸收能量,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由车钩,缓冲器、钩尾框,从板组成一个整体,安装于车底架构端的牵引梁内,所述的端部吸能装置包括前端吸能装置和辅助吸能装置,所述前端吸能装置设置在车体前部车钩的两侧,该前端吸能装置的高度与车体底架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辅助吸能装置为设置在列车中间各车体之间的中间端吸能装置,该中间端吸能装置的高度与车体底架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的端部吸能结构为压溃变形吸能结构和/或胀管式吸能结构和/或切削式吸能结构;上述压溃管是经特殊处理的钢管,安装在车钩尾部,压溃管的强度要比车身略低但高于车辆正常连接时产生的纵向冲击力。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570388.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