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两跳分布式预编码有限反馈的码字选择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8358.X | 申请日: | 201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7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赵睿;郭荣新;李笑笑;袁继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1/06;H04L1/16;H04L25/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车世伟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两跳分布式预编码有限反馈的码字选择方法,整个传输过程在两跳内完成。第一跳时,首先中继在各个子载波上估计各天线至中继的信道响应;其次,发送端信号经过处理之后,通过发送端预编码矩阵发送给中继,中继获得发送端CSI,对信道矩阵进行SVD分解,选择右奇异向量的方向信息作为反馈量,利用线下生成的RVQ码本对其量化;最后,利用最小距离准则选择与反馈量夹角最小,内积最大的码字向量作为量化量,并将选取的码字向量编号转换成二进制码,反馈回发射端。发射端根据反馈回的码字向量,调整发送策略,以适应信道状况。本发明能明显的减少了码字选择的时间,降低了码字选择计算的复杂度,同时对系统的和速率性能有着较明显的改善。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布式 预编 有限 反馈 码字 选择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两跳分布式预编码有限反馈的码字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发送端向中继端发送导频信号,中继端对导频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第一跳的信道矩阵H1;步骤2:对所述第一跳的信道矩阵H1进行SVD分解,有
其中U1是左奇异矩阵,D1是对角阵,
是右奇异矩阵;第一跳的全局最优预编码向量为
其中
表示为对应于H1前K个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组成的矩阵,当K=1时,
表示为对应于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步骤3:选择
的方向信息作为反馈量,
的方向信息为
利用随机矢量量化RVQ码本对
进行量化,采用最小距离准则进行码字选择,选取与
的夹角最小,内积最大的码字向量,码字选择准则为f 1 = arg max f i ∈ F 1 | V ~ 1 T f i * | ]]> 其中fi为CDI码本F1中的码字,F1为线下生成预设码本,且同时被中继端和发射端已知;将所选择的码字向量的编号转换成二进制码,反馈回发射端,发射端根据反馈回的码字,设计发射端预编码矩阵W1;步骤4:发送端采用均匀功率分配策略向中继发送端信号,发射功率为P1;步骤5:中继端接收发送端信息,此时中继端的接收信号为y r = P 1 K H 1 W 1 s + n 1 ]]> 其中,
表示第一跳时的信道矩阵,s为发送信号流,W1为发送端预编码矩阵,n1为中继端噪声,表示为均值为0,方差为
的高斯白噪声;步骤6:中继端向接收端发送导频信号,接收端对导频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第二跳的信道距阵H2;步骤7:对第二跳的信道距阵H2进行SVD分解,有
其中U2是左奇异矩阵,D2是对角阵,
是右奇异矩阵;第二跳的全局最优预编码向量为
其中
为对应于H2前K个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组成的矩阵,K=1时,
表示为对应于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ρ为中继功率限制系数;步骤8:选择
的方向信息作为反馈量,
的方向信息为
利用RVQ码本对
进行量化,采用最小距离准则进行码字选择,选取与
的夹角最小,内积最大的码字向量,码字选择准则为f 2 = arg max f j ∈ F 2 | V ~ 2 T f j * | ]]> 其中fj为CDI码本F2中的码字,F2为预设码本,且同时被中继端和发射端已知;将所选择的码字向量的编号转换成二进制码,反馈回中继端,中继端根据反馈回的码字,设计中继端预编码矩阵W2;步骤9:中继端为放大转发中继,中继端接收发送信息之后,经过中继端预编码矩阵W2后发送给接收端,此时接收端的接收信号为y u = P 1 K H 2 W 2 H 1 W 1 s + H 2 W 2 n 1 + n 2 ]]> 其中
表示第二跳的信道矩阵,n2为接收端噪声,表示为均值为0,方差为
的高斯白噪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458358.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探针形状检测装置和探针形状检测方法
- 下一篇:车辆的左右轮驱动分配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