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薄膜晶体管的显示装置、溅射靶材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0979.5 | 申请日: | 201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4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浅沼春彦;楠敏明;外木达也;辰巳宪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9/51;H01L21/336;H01L21/283;G09F9/33;C23C14/3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在薄膜晶体管(TFT)的配线中使用Cu合金的情况下,在对由硅膜构成的半导体层进行氧化处理时产生TFT的移动度的降低,另外,在使Cu合金与由氧化物半导体膜构成的半导体层接触而进行加热时,存在发生亚阈值系数的增加及阈值电压的负位移,TFT成为正常接通动作的问题。本发明提供薄膜晶体管,其在基板上具备:栅极绝缘膜、Si系半导体层、具有Cu合金层的源/漏电极、以及在所述源电极及漏电极与所述Si系半导体层的界面形成的氧化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Cu合金层含有Cu和至少一种添加元素,所述氧化物膜中的氧的原子浓度的深度分布的峰值为40原子%以上且66原子%以下,并且,在将距所述氧的原子浓度的峰值的或距所述源电极及漏电极和所述Si系半导体层的界面的氧的分布成为10原子%的距离定义为所述氧化物膜的膜厚时,所述氧化物膜的膜厚为1.8nm以下。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晶体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具备 显示装置 溅射 | ||
【主权项】:
薄膜晶体管,其为在基板上具备:栅极绝缘膜、Si系半导体层、具有Cu合金层的源/漏电极、以及在所述源电极及漏电极与所述Si系半导体层的界面形成的氧化物膜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Cu合金层含有Cu和至少一种添加元素,所述氧化物膜中的氧的原子浓度的深度分布的峰值为40原子%以上且66原子%以下,并且,在将距所述氧的原子浓度的峰值的或距所述源电极及漏电极与所述Si系半导体层的界面的氧的分布成为10原子%的距离定义为所述氧化物膜的膜厚时,所述氧化物膜的膜厚为1.8nm以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电线株式会社,未经日立电线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44097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