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维变曲率型材零件工艺模型的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37515.9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8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雷湘衡;王俊彪;刘闯;杨忆湄;谭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飞机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二维变曲率型材零件工艺模型的建模方法,通过对轮廓线的离散,将轮廓线离散为多个直线和圆弧段。采用有限元模拟,计算每个离散段的回弹量,通过多次迭代补偿得补偿后的零件轮廓曲线,用于零件的工艺模型定义。有益效果: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法能够快速、精确设计型材零件的工艺模型,提供给工艺人员用于拉弯模具的设计。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维 曲率 零件 工艺 模型 建模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二维变曲率型材零件工艺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将型材零件轮廓线分割后离散为直线段和圆弧段:取T截面形状、L截面形状、U截面形状和Z截面形状的型材零件成形时与模具外缘面相接触的一条轮廓曲线C,C的起点和终点分别为PStart和PEnd,C总长度为l;连接点PStart和PEnd得到直线段L;以轮廓曲线C上到直线L距离最大的点PTop将轮廓曲线C分割为两个曲线C1和C2,曲线C1起点为PTop,终点为PStart,长度为l1,曲线C2起点为PTop,终点为PEnd,长度为l2;采用下述步骤将曲线C1和C2离散为直线和圆弧段:步骤1a:以间距Δl等长度离散曲线C1,得到C1曲线上的N个离散点Pi(i=1,2,…,N),其中Δl=(5~10)mm,
P1为PTop,Pn为离散曲线C1的另一端点,离散点Pi的曲率为Ki,切线方向为
步骤1b去除P1,P2,…,PN中曲率相同的中间点:对i进行循环(i=2,…,N-1),若Ki-1=Ki=Ki+1成立,则去掉Pi点;设去除曲率相同的中间点后剩下NZ个点,对剩下的NZ个点重新编号得
离散点
的曲率为
切线方向为
步骤1c根据离散点
的曲率
将曲线C1划分为直线段和圆弧段:对i进行循环(i=2,…,NZ),若
成立,则确定一个直线段L,起点为
终点为
直线长度为
否则以一个圆弧来逼近
不成立的相邻离散点
使得逼近精度
而以圆弧逼近相邻离散点
的精度p i - 1 , i + j + 1 ‾ > 0.1 ; ]]> 所述圆弧逼近精度
的计算步骤如下:步骤a计算离散点
到逼近圆弧段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计算公式为p i , i + j ‾ = Σ k = i i + j | R - | P k Z O → | | j + 1 , ]]> 其中圆心为O,半径计算公式为R = | P i Z P i + j Z → | 2 × ( 1 - cos ) , ]]> 圆心角计算公式
保留
中的两个端点
和
删除
和
之间的点;得到分为α1个离散段Seg1u(u=1,2,…,a1)的C1曲线,当Seg1u为圆弧段时,圆弧曲率为K1u,圆弧半径大小为
圆弧角度为θ1u,圆弧长度l1u;当Seg1u为直线段时,曲率为K1u=0,定R1u=0角度为θ1u=0,直线长度l1u;a1+1个离散点
;对曲线C2重复步骤1a~步骤1c,得到为a2个离散段Seg2v(v=1,2,…,a2)的C2曲线,其中:
Pn为离散曲线C2的另一端点;当Seg2v为圆弧段时,圆弧曲率为K2v,圆弧半径大小为
圆弧角度为θ2v,圆弧长度l2v;当Seg2v为直线段时,曲率为K2v=0,定R2v=0角度为θ2v=0,直线长度l2v;a2+1个离散点
将分段结果Seg1u,Seg2v作为工艺模型原始模型;步骤2:采用数值模拟确定轮廓曲线C1和C2回弹后曲线
和
根据弧长相等确定工艺模型回弹数据模型
步骤如下:步骤2a型材拉弯数值模拟:根据零件工艺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其中网格尺寸小于等于5mm,网格单元类型采用壳单元,设置C1,C2的工艺参数在预拉量分别为(0.3%~0.5%)×l1、(0.3%~0.5%)×l2,补拉量分别为(1%~4%)×l1、(1%~4%)×l2,弯曲速度为0.5deg/s~2.5deg/s;然后采用显式方法对拉弯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隐式方法对回弹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步骤2b工艺模型回弹数据模型确定:提取回弹后轮廓曲线C1和C2对应的网格节点集set1和set2,将这些节点在CAD软件中拟合形成样条线spline1和spline2,spline1和spline2表示C1和C2回弹后的曲线
和
根据弧长相等,确定Seg1u,Seg2v在曲线
和
中相对应分段
如果Seg1u,Seg2v是一个圆弧段,其圆弧角度为
同时根据,![]()
计算回弹后的近似圆弧半径
得到工艺模型回弹数据模型;
的圆弧半径为
圆弧角度为
和
对应的离散点分别为
和
步骤3工艺模型计算:步骤3a对离散段Seg1u和Seg2v进行回弹补偿:当离散段Seg1u,Seg2v为直线段时不需要补偿;当Seg1u,Seg2v为圆弧段时,补偿后的圆弧半径为![]()
R 2 v C = R 2 v - λ × ( R 2 v S - R 2 v ) , ]]> λ为补偿系数,取值为1;根据R 1 u θ 1 u = R 1 u C θ 1 u C , ]]>R 2 v θ 2 v = R 2 u C θ 2 u C , ]]> 计算补偿后圆弧角度
得到Seg1u,Seg2v补偿后的离散段
其圆弧半径为
圆弧角度为
补偿后对应曲线
和
的离散点分别为
和
步骤3b各离散段的补偿:轮廓曲线C1和C2的补偿以起点P1为基准,使补偿后曲线
和
的起点
和
与P1是同一个点,且在P1点处的切线方向
相同;以任意连续的两个离散段
在连接点
处一阶连续,且曲率方向一致,得到补偿曲线为工艺模型建模参考模型;步骤3c工艺模型设计:用型材的截面形状在CAD软件中,以工艺模型建模参考模型为轮廓线扫略得零件的工艺模型;步骤4工艺模型优化:以
和
取代C1和C2,重复步骤2中的步骤2a~步骤2b,dis是轮廓曲线C上的点到
和
的最大距离,如果dis≤0.5mm则结束,如果dis>0.5mm则重复步骤3使得dis≤0.5mm;步骤5:如果重复步骤3后仍为dis>0.5mm,则重复步骤4直到dis≤0.5mm结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437515.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