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工作频率与层次分析法的机载天线布局的量化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0680.2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3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贾云峰;苏东林;魏嘉利;马超;吴藻菡;马新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28 | 分类号: | H01Q1/28;H01Q21/3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李有浩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载天线布局的评估方法,该方法步骤一遴选出容易产生相互干扰的天线对,并构建机载天线对集合AU={U1,U2,U3,U4,U5,U6};步骤二计算发射设备的二次、三次谐波在接收设备中的干扰值;步骤三计算发射设备与接收设备的干扰耦合余量S;步骤四计算耦合余量矩阵A;步骤五确定各天线对相对于整机的重要程度,构建权重矩阵W;步骤六确定对于整机的干扰余量超标值z;步骤七对各种方案的评估结果进行排序,确定出机载天线布局的最佳方案。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工作 频率 层次 分析 机载 天线 布局 量化 评估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工作频率与层次分析法的机载天线布局的量化评估方法,所述机载天线布局包括有4种方案;方案1:第三超短波天线D安装在机身后尾梁上方;第一超短波天线B、第二超短波天线C顺次安装在尾梁下方;且在同一平面下观察时,第三超短波天线D位于第二超短波天线C之后;短波天线A安装在尾梁侧方;方案2:第三超短波天线D安装在机身后尾梁上方;第一超短波天线B、第二超短波天线C、顺次安装在尾梁下方;且在同一平面下观察时,第三超短波天线D位于第一超短波天线B与第二超短波天线C之间;短波天线A安装在尾梁侧方;方案3:第一超短波天线B与第二超短波天线C顺次安装在机身后尾梁上方;第三超短波天线D安装在尾梁下方;且在同一平面下观察时,第三超短波天线D位于第一超短波天线B与第二超短波天线C之间;短波天线A安装在尾梁侧方;方案4:第一超短波天线B与第二超短波天线C顺次安装在机身后尾梁上方;第三超短波天线D安装在尾梁下方;且在同一平面下观察时,第三超短波天线D位于第二超短波天线C之后;短波天线A安装在尾梁侧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载天线布局的量化评估包括有下列步骤:第一步:依据工作频率归类;工作频率为2MHz~30MHz的短波电台记为UA;工作频率为30MHz~88MHz的第一超短波电台记为UB;工作频率为108MHz~400MHz的第二超短波电台记为UC;工作频率为30MHz~88MHz,108MHz~400MHz的第三超短波电台记为UD;第二步:获取天线干扰耦合关系;依据短波电台与超短波电台之间产生的二次、三次谐波的干扰,该干扰通过天线进行传播,即天线干扰耦合关系为AU={U1,U2,U3,U4,U5,U6};第一种天线干扰耦合关系记为U1:是指第一超短波电台UB与第二超短波电台UC之间的干扰,即UB与UC;第二种天线干扰耦合关系记为U2:是指第一超短波电台UB与第三超短波电台UD之间的干扰,即UB与UD;第三种天线干扰耦合关系记为U3:是指第二超短波电台UC与第三超短波电台UD之间的干扰,即UC与UD;第四种天线干扰耦合关系记为U4:是指短波电台UA与第一超短波电台UB之间的干扰,即UA与UB; 第五种天线干扰耦合关系记为U5:是指短波电台UA与第二超短波电台UC之间的干扰,即UA与UC;第六种天线干扰耦合关系记为U6:是指短波电台UA与第三超短波电台UD之间的干扰,即UA与UD;第三步:计算发射设备的二次、三次谐波在接收设备中的干扰耦合功率;在天线干扰耦合关系AU={U1,U2,U3,U4,U5,U6}中,发射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干扰耦合关系是互易的,发、接设备既是干扰设备,也是受扰设备,所以干扰耦合功率为Pin∈[PBC,PBD,PCD,PAB,PAC,PAD];在第一种天线干扰耦合关系U1下产生的干扰功率记为PBC,是指将第一超短波电台UB发射的干扰信号在第二超短波电台UC的接收机端口处产生的干扰信号;在第二种天线干扰耦合关系U2下产生的干扰功率记为PBD,是指将第一超短波电台UB发射的干扰信号在第三超短波电台UD的接收机端口处产生的干扰信号;在第三种天线干扰耦合关系U3下产生的干扰功率记为PCD,是指将第二超短波电台UC发射的干扰信号在第三超短波电台UD的接收机端口处产生的干扰信号;在第四种天线干扰耦合关系U4下产生的干扰功率记为PAB,是指将短波电台U4发射的干扰信号在第一超短波电台UB的接收机端口处产生的干扰信号;在第五种天线干扰耦合关系U5下产生的干扰功率记为PAC,是指将短波电台UA发射的干扰信号在第二超短波电台UC的接收机端口处产生的干扰信号;在第六种天线干扰耦合关系U6下产生的干扰功率记为PAD,是指将短波电台UA发射的干扰信号在第三超短波电台UD的接收机端口处产生的干扰信号;第四步:计算发射设备与接收设备的干扰耦合余量;将短波电台UA的接收机灵敏度记为Armin;将第一超短波电台UB的接收机灵敏度记为Brmin;将第二超短波电台UC的接收机灵敏度记为Crmin;将第三超短波电台UD的接收机灵敏度记为Drmin;为了保证直升机系统能够进行正常工作,需要保证到达接收机端口的干扰信号低于接收机灵敏度至少6dB,接收机端口干扰信号与接收机灵敏度之间的余量为Sin∈[S1,S2,S3,S4,S5,S6];第一种耦合余量情况记为S1,即S1=Crmin-PBC-6dB;第二种耦合余量情况记为S2,即S2=Drmin-PBD-6dB;第三种耦合余量情况记为S3,即S3=Drmin-PCD-6dB;第四种耦合余量情况记为S4,即S4=Brmin-PAB-6dB; 第五种耦合余量情况记为S5,即S5=Crmin-PAC-6dB;第六种耦合余量情况记为S6,即S6=Drmin-PAD-6dB;当Sin≥0时,说明两带天线设备之间不存在干扰,则Sin的取值记为0,接收机端口干扰—灵敏度DSin=0;当Sin<0时,说明两带天线设备之间可能存在干扰,则Sin的取值为|Sin|,接收机端口干扰—灵敏度DSin=|Sin|;将上述数据处理过程用函数表示为
同理可得,![]()
![]()
![]()
![]()
![]()
将数据处理后的耦合余量用矩阵的形式表示为DS=[DS1 DS2 DS3 DS4 DS5 DS6];第五步:根据短波电台与超短波电台的使用优先级,构建各电台相对于整机的权重矩阵;根据各电台的使用优先级,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各干扰耦合关系对于整机的作用程度矩阵:w1表示干扰耦合关系U1对于整机的作用程度;w2表示干扰耦合关系U2对于整机的作用程度;w3表示干扰耦合关系U3对于整机的作用程度;w4表示干扰耦合关系U4对于整机的作用程度;w5表示干扰耦合关系U5对于整机的作用程度;w6表示干扰耦合关系U6对于整机的作用程度;将天线的使用优先级采用权重值的形式表示为W=[w1 w2 w3 w4 w5 w6]; 步骤501:构建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关系;将直升机干扰耦合余量DS=[DS1 DS2 DS3 DS4 DS5 DS6]作为目标层;将第一步中获得的直升机短波、超短波电台间的干扰耦合关系集合AU={U1,U2,U3,U4,U5,U6}作为准则层;将短波电台和各超短波电台的使用优先级W=[w1 w2 w3 w4 w5 w6]作为措施层,从而构建得到直升机层次结构关系;步骤502:根据短波、超短波电台的使用优先级W=[w1 w2 w3 w4 w5 w6],获得存在干扰关系的电台在正常工作时,对于整机的指标权重标度;天线的使用优先级通过各电台使用的优先级别进行确定,对照表1所示:
将表1中6对存在干扰耦合关系的设备依次比较结果用矩阵的形式表示,记为权重判决矩阵K;根据表1中的比较结果,所述权重判决矩阵K具体化为:
步骤503:对权重判决矩阵K中的每一列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取算术平均值,得到短波、超短波电台的使用优先级权重矩阵W=[w1 w2 w3 w4 w5 w6],计算得到短波电台和各超短波电台的使用优先 级W=[0.21 0.32 0.32 0.04 0.04 0.07];第六步:确定对于整机的干扰余量超标值;将耦合余量矩阵DS=[DS1 DS2 DS3 DS4 DS5 DS6]与天线对权重矩阵W=[w1 w2 w3 w4 w5 w6]的转置进行矩阵相乘,得到对于整机的干扰余量超标值记为Z;
第七步:根据4种天线布局方案,重复第一步至第六步,对各种布局方案进行量化,确定出天线的最佳布局方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200680.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