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盘管固定组件及套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9713.6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45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孟东旺;石琦;汪垠;邓志超;白新文;张素芬;刘颖;金东杰;朱雨峰;钟军;李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0 | 分类号: | F16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盘管固定组件及套装方法,属于机械部件的套装和固定技术领域;该固定组件主要由内套筒、内筒承重条、承重条、固定条、固定螺钉和外套筒所组成;该套装方法包括:向内套筒的凹槽内嵌入内筒承重条;把第一层螺旋盘管套在内套筒的外侧,把固定条放置在该螺旋盘管外侧,向固定条上的各个沉孔内分别穿入固定螺钉,并旋进内套筒承重条上的螺孔中;调整同心度;固定螺钉和固定条点焊,打磨平齐;再把下一层螺旋盘管的承重条卡在该固定条上,使固定条嵌入承重条的凹槽中;如此完成所有层的套装。该组件制造装配工艺简单,套装方法对组件制造精度要求较低,对螺旋盘管固定装配的稳定性和强度都很高,适合大规模推广并进行标准化。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固定 组件 套装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螺旋盘管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组件主要由内套筒、内筒承重条、承重条、固定条、固定螺钉和外套筒所组成,各部件的具体结构如下:固定螺钉(6):该固定螺钉长度(l),比内外两层螺旋盘管的中心间距长3‑6毫米,螺纹长度(c')为内筒承重条厚度和内筒凹槽深度之和,螺纹外径(r)与承重条上的螺孔直径相匹配,该螺纹外径(r)略小于螺杆直径(R),螺杆直径(R)与固定条的沉孔底部直径相匹配;固定螺钉沉头的形状参数与固定条沉孔相匹配;内套筒(1):该内套筒的壁厚(B)根据承压计算确定,外径(d)略小于最内层螺旋盘管的内径,内套筒外壁周向均布多条轴向凹槽(1‑1),用于安装内筒承重条(2);凹槽的深度(t)和宽度(w)与内筒承重条(2)的厚度(t)和宽度(w)相匹配,使得内筒承重条(2)刚好能完全嵌入凹槽中;内套筒的高度(H)与螺旋盘管的高度相等;外套筒(7):该外套筒(7)的内径(D)略大于最外层螺旋盘管的外径,壁厚(B')根据承压计算确定;外套筒高度(H)与内套筒(1)高度相同;对应外筒固定条(5)的位置开有凹槽(7‑1),凹槽的宽度(w)与外筒固定条(5)的宽度相同,深度(t'')等于外筒固定条(5)的厚度;内筒承重条(2):用于与内套筒(1)配合,内筒承重条宽度(w)和厚度(t)根据应力分析确定,长度(L)与内套筒高度(H)相同;内筒承重条上均匀开有螺孔(2‑1),螺孔直径(r)等于固定螺钉(6)的螺纹直径,相邻螺孔中心间距(s)为最内层的螺旋盘管中上下两根管的中心间距;承重条(3):该承重条(3)的宽度(w')约为两倍的内筒承重条(2)宽度(w);厚度(t')比内外两层螺旋盘管外壁之间的间隙略小,约为内筒承重条厚度(t)的两倍;长度(L)与内套筒(1)的高度(H)相同;承重条上均匀开有螺孔(3‑1),螺孔的数量、形状和位置特征与内筒承重条2上的螺孔相同;承重条的一面正中央开有凹槽(3‑2),凹槽(3‑2)宽度(w)和深度(T)与固定条(4)的宽度(w)及厚度(T)相同;固定条(4):该固定条(4)的长度(L),厚度(T),宽度(w),以及螺孔中心距(s)均与承重条(3)上的凹槽相匹配;固定条上均匀开有用于沉头固定螺钉的沉孔(4‑1),沉孔形状类似漏斗,底部直径(R)与螺旋盘管中要固定层的上下两根管外壁之间的间距相同;沉孔高度(c)约为底部直径(R)的一半;沉孔从底部呈45度角向外延伸至顶部,顶部直径(R')由底部直径(R)和沉孔高度(c)确定;外筒固定条(5):该外筒固定条(5)的长度(L),宽度(w),螺孔中心距(s),以及沉孔形状参数(R、R'、c)均与固定条(4)相同,厚度(t'')大于固定条(4)的厚度2‑4毫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199713.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灯具盖锁紧装置
- 下一篇:可染色芳香族聚酰胺混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