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织锦巴非蛤的人工育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9012.9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6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芳;王志成;童万平;刘海娟;彭银辉;聂振平;文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23K1/18;A23K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6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织锦巴非蛤的人工育苗方法。经过检索,目前国内外有关织锦巴非蛤的研究才刚兴起,相关报道极少,涉及织锦巴非蛤苗种繁育方法的研究更未见有相关技术的披露。本发明通过亲体强化,人工催产,人工孵化,D型幼虫选优,幼虫培育,幼虫变态附着,稚贝培育的技术措施,进行织锦巴非蛤的规模化育苗。本发明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织锦巴非蛤的供需矛盾,在北部湾沿岸形成织锦巴非蛤养殖产业链。本发明对逐步恢复织锦巴非蛤自然资源量,促进织锦巴非蛤人工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织锦 巴非蛤 人工 育苗 方法 | ||
【主权项】:
织锦巴非蛤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亲体强化:采捕自然海区2~3龄的成熟亲贝,回来后用10ppm的高锰酸钾海水溶液进行体表消毒后置于预先准备好的亲贝培养池,放养密度按每平方底面积放置亲贝1~3公斤,亲贝培养池水深50~100厘米,亲贝培养期间保障亲贝培养池的水质条件是水温18~30℃,海水盐度25‰~33‰,准备备用亲贝培养池,每日进行移池一次,保证亲贝的营养供给,每天投喂优质单胞藻饵料,投喂量是每5公斤亲贝每天投喂单胞藻饵料30~100亿细胞,定期取样解剖进行性腺发育进度检查;(2)人工催产:经过上述培养的亲贝在性腺发育进入排放期后移入控温催产箱通过升降温控制进行人工催产,首先把亲贝放入水温18~25℃的催产箱,持续时间1~5小时,再把亲贝移入水温28~33℃的催产箱,持续时间0.5~2小时,在亲贝性腺成熟的情况下如此反复1~3次,亲贝陆续开始排精产卵,在亲贝排精产卵初期通过观察排出物的烟雾状或颗粒状,区分亲贝的雌雄,按雌雄亲贝10‑14∶1的比例均匀放置亲贝入产卵池,每个产卵池亲贝的总量控制在5~10公斤,产卵池水容积是10~25立方米,产卵池的水质条件是水温25~30℃、盐度25‰~33‰、pH 7.8~8.3、DO>6.5、COD<1.5mg/L、亚硝酸盐含量<0.15μg/L、硫化氢含量<0.05mg/L,产卵池中的亲贝在1~2小时内陆续排精产卵完成受精;(3)人工孵化:织锦巴非蛤的受精卵可在产卵池直接进行孵化,控制孵化水温25℃~29℃,按每毫升海水布3‑10个受精卵的密度,通过罗茨鼓风机充气保持孵化水体处于冒小气泡的微动状态,精子入卵后25‑50分钟受精卵开始分裂,3‑6个小时进入多细胞期,7‑11小时开始转动,12‑18小时发育成直线绞合幼虫即“D”型幼虫;(4)D型幼虫选优:经过10~24小时的孵化过程,那些质量较差的幼虫 以及未发育下去的受精卵都会沉在池子中下部,此时采用捞取或虹吸的方法,选用350目的筛绢网捞或网袋把上部的优质幼体收集起来,放入准备好的育苗池进行培育;(5)幼虫培育:在育苗池中按每10立方米海水布织锦巴非蛤幼虫300~800万的前期培育密度进行培育,培育全程使用是单胞藻饵料,每天早晚投喂两次单胞藻饵料,投喂量是每100万贝苗投喂单胞藻饵料50~100亿细胞,培育2~5天后每天进行2次换水,使培育池中的海水温度保持22~30℃,盐度25‰~28‰,培育过程连续常规充气增氧,使培育池水中溶氧量达到7以上;(6)幼虫变态附着:在水温25‑28℃、饵料充裕的条件下,织锦巴非蛤幼虫经过8天的人工培育,壳长可达到280~300微米,这时幼虫面盘已经开始萎缩,可见棒状足在两壳缘间伸缩,此时用150目的筛绢网袋进行收苗,把收集起来的幼虫放入预先准备好附着基的育苗池中促使其附着,织锦巴非蛤幼虫变态附着所使用的附着基是一种塑料薄片串,每串有10‑20片规则或不规则的塑料薄片,每池投放附着基30~50串;(7)稚贝培育:变态附着后的贝苗继续培育即进入了稚贝培育阶段,稚贝培育期间保持育苗池的水质优良,育苗池每日要流水2~5个小时,每日两次投喂单胞藻饵料,投喂量是每100万贝苗投喂单胞藻饵料100~150亿细胞,稚贝培育期间育苗池水的含氧量是6.8~8.1,通过7~10天的稚贝培育,苗种壳长可达到1mm以上,此时在其贝壳上肉眼可观察到织锦纹状,再经过10~15天的培育,稚贝壳长达到3mm左右,大部分开始从附着片上掉下落入育苗池底部,此时贝苗育成;所述单胞藻饵料指的是通过引种、保种后人工扩大培养采收的亚心型扁藻、小球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或牟氏角毛藻的一种或任意组合的含藻液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10901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