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71741.3 | 申请日: | 2011-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6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玉木匠;武田和久;新开龙一郎;竹中弘枝;若松直树;坂本真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H01M4/13;H01M10/052;H01M10/05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供一种通过由单元电池壳体的紧缚程度决定向该单元电池壳体注入的非水电解液的适当量从而电池特性优异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在本方法中,基于正极合剂层的空隙量、正极合剂层的膨润率、负极合剂层的空隙量、负极合剂层的膨润率、隔板片的空隙量、正极合剂层和负极合剂层相对的面的总面积以及根据紧缚率决定的每单位面积的基准电解液量决定向紧缚的单元电池壳体的非水电解液的注入量。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准备在正极集电体上形成有正极合剂层的长的正极片;准备在负极集电体上形成有负极合剂层的长的负极片;通过将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以隔着长的隔板片的状态卷绕并压扁来形成扁平形状的卷绕电极体;将所述卷绕电极体收容在具有与所述卷绕电极体的扁平面对应的两个宽面的角型形状的单元电池壳体中;从该单元电池壳体的外部对该宽面施加载荷以使得所述单元电池壳体的相对的两个宽面相互接近,从而紧缚该单元电池壳体;和将非水电解液注入到所述紧缚的单元电池壳体中,在此,所述非水电解液的注入量X基于以下的式(1)决定,X的单位为ml:X=(Ap×Bp)+(An×Bn)+C+(D×E) (1)式(1)中,Ap是所述正极合剂层的空隙量,其单位为ml,Bp是由Tp1/Tp0确定的膨润率,所述Tp0是使非水电解液浸渗于所述正极合剂层前的该正极合剂层的厚度,所述Tp1是浸渗后的该正极合剂层的厚度,An是所述负极合剂层的空隙量,其单位为ml,Bn是由Tn1/Tn0确定的膨润率,所述Tn0是使非水电解液浸渗于所述负极合剂层前的该负极合剂层的厚度,所述Tn1是浸渗后的该负极合剂层的厚度,C是所述隔板片的空隙量,其单位为ml,D是所述正极合剂层和所述负极合剂层相对的面的总面积,其单位为cm2,E是根据紧缚率决定的所述相对的面的每单位面积的基准电解液量,其单位为ml/cm2,该紧缚率由(L0‑L1)/L0×100确定,其单位为%,所述L0是紧缚所述单元电池壳体前的该单元电池壳体的宽面的内壁与所述卷绕电极体的扁平面的距离,所述L1是紧缚所述单元电池壳体后的该单元电池 壳体的宽面的内壁与所述卷绕电极体的扁平面的距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8007174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双用手电筒
- 下一篇:一种行波管收集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