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布式蓄电池组充电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37558.3 | 申请日: | 201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6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蔡文郁;叶益阳;徐勤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G01R19/25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布式蓄电池组充电监测系统。现有的装置布线多且线路长,既浪费人力物力又容易引入干扰。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正在充电的蓄电池组进行电压信号采集,将采集来的电压信号进行分压处理,并通过模拟开关来轮流选通其中一路电压信号,经主控芯片U1进行A/D转换,并作为从机通过CAN总线向上位机进行分压后的电压数字信号的传输,以供上位机实行数据处理,实现了对蓄电池组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从而得知当前各个所在蓄电池组的充电状态和性能。本实用新型对任意多个蓄电池组进行实时电压检测并实时传送数据,而且电压信号的传输距离远,利于远程操作,极大地扩充了蓄电池检测技术的数量和范围。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蓄电池 充电 监测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分布式蓄电池组充电监测系统,包括电源电路,电压处理电路,主控电路和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一级电源转换芯片U2、二级电源转换芯片U3和二级电源转换芯片U4、接插件J1、发光管D1、二极管D2、电感L1和L2、电阻R2和R3、钽电容C17、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14、电容C15和电容C16;接插件的1脚接电源电压输入,2脚接地;一级电源转换芯片U2的1脚为输入端,与接插件的1脚连接,一级电源转换芯片U2的2脚是5V电压输出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感L2的一端连接,一级电压转换芯片U2的4脚分别与电感L2的另一端、钽电容C17的阳极、二级电源转换芯片U3的电压3脚和二级电源转换芯片U4的2脚连接;一级电源转换芯片U2的3脚、5脚、二极管D2的阳极、钽电容C17的阴极接地;二级电源转换芯片U3的2脚为3.3V电压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4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发光管D1的阳极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为参考电压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二级电源转换芯片U3的1脚、电容C4的另一端、发光管D1的阴极、电容C5、C6的另一端接地;二级电源转换芯片U4的1脚为‑5V电压输出端,与电容C14的一端连接,二级电源转换芯片U4的3脚与电容C16的一端连接、5脚与电容C16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5的一端与二级电源转换芯片U4的2脚连接,二级电源转换芯片U4的4脚、电容C15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压处理电路包括16路的电压分压电路V1、V2、V3、V4、V5、V6、V7、V8、V9、V10、V11、V12、V13、V14、V15、V16,模拟开关芯片U5、运算放大器芯片U6,二极管D3、钽电容C18、电容C19;16路的电压分压电路完全相同,每路电压分压电路均包括接插件J2、电阻R13和电阻R17,接插件J2的1脚是检测电压输入端,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分别与电阻R17的一端、模拟开关芯片U5的9脚连接,接插件J2的2脚、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模拟开关芯片U5的24 脚与5V电源输出端连接,模拟开关芯片U5的8脚、7脚、6脚、5脚、4脚、3脚、2脚、23脚、22脚、21脚、20脚、19脚、18脚、17脚、16脚分别与V2、V3、V4、V5、V6、V7、V8、V9、V10、V11、V12、V13、V14、V15、V16的分压电压输出端连接,模拟开关U5的12脚、15脚接地,模拟开关U5的1脚分别接电容C19的一端、钽电容C18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阴极和运算放大器芯片U6的3脚连接,电容C19的另一端、钽电容C18的阴极、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运算放大器芯片U6的7脚接5V电压输出端、4脚接‑5V电压输出端、2脚接6脚;所述的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双列压线座P1、晶振Y1、按键S1、电阻R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和电容C13;主控芯片U1的23脚与运算放大器芯片U6的6脚连接,主控芯片U1的15脚、16脚、17脚、18脚与模拟开关芯片的10脚、11脚、14脚、13脚连接,主控芯片U1的82脚、81脚分别与CAN转换芯片U7的1脚和电阻R45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92脚、91脚分别与CAN转换芯片U8的1脚和电阻R47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U1的50脚、75脚、100脚、28脚、11脚相连接,并与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的一端和3.3V电压输出端连接,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主控芯片U1的22脚与电容C12的一端、3.3V电压输出端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主控芯片U1的19脚与20脚连接并接地,主控芯片U1的21脚与参考电压输出端、电容C13的一端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主控芯片的12脚与晶振电路中晶振Y1的2脚、电容C1的一端连接,主控芯片的13脚与晶振电路中晶振Y1的1脚、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1、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主控芯片的14脚开关Reset与复位电路中按键的一端、 电阻R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连接,按键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主控芯片U1的90脚、77脚、72脚、76脚、89脚、14脚分别与JTAG接口电路中双列压线座P1的1脚、3脚、5脚、7脚、9脚、13脚、15脚连接,双列压线座P1的1脚与2脚相连接,并与3.3V电压输出端连接,双列压线座P1的4脚、6脚、8脚、10脚、12脚、14脚、16脚、18脚、20脚相连接并接地;传输电路有两路相同的CAN总线电路,包括CAN收发器芯片U7、U8,接插件J18、接插件J19,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49,电容C51、电容C52;CAN收发器芯片U7的7脚分别与电阻R46的一端和接插件J18的2脚连接,CAN收发器芯片U8的6脚分别与电阻R46的另一端和接插件J18的1脚连接,CAN收发器芯片U7的3脚分别与3.3V电压输出端和电容C51的一端连接,CAN收发器芯片U7的4脚与电阻R45的一端连接,CAN收发器芯片U8的2脚、8脚、电容C51的另一端接地;CAN收发器芯片U8的7脚分别与电阻R49的一端和接插件J19的2脚连接,CAN收发器芯片U8的6脚分别与电阻R49的另一端和接插件J19的1脚连接,CAN收发器芯片U8的3脚分别与3.3V电压输出端和电容C52的一端连接,CAN收发器芯片U8的4脚与电阻R47的一端连接,CAN收发器芯片U8的2脚、8脚、电容C5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主控芯片U1采用ST公司的STM32VC107,一级电源转换芯片U2采用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的LM2576,二级电源转换芯片U3采用Maxium公司的AMS1117,二级电源转换芯片U4采用Texas Instruments公司的TPS60403,模拟开关芯片U5采用CD4067, 运算放大器芯片U6采用Texas Instruments公司的OP07,CAN收发器芯片U7、U8采用Texas Instruments公司的SN65HVD23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20237558.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方位挡焊渣设备
- 下一篇:连接板底板修边废料刀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