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钛合金切削的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7006.4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2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谢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B27/00 | 分类号: | B23B27/00;B23B2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靳荣举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钛合金切削的刀具。在刀具的前刀面上分布微V槽阵列,微V槽阵列位于刀尖的两侧;微V槽为在前刀面上间隔开设的多条“V”形槽,微V槽高度为50~300微米,V槽的间距为50~300微米,V槽的角度为50~65度,微V槽长度方向与主切削刃成25~45度;微V槽阵列在刀尖左右两侧穿过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微V槽在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的长度为6~10毫米。切削时,本实用新型在硬质合金刀具的前刀面上加工出微V槽阵列结构,取代传统的光滑表面,利用微V槽阵列结构降低切屑对前刀面的摩擦力,将切屑从切削区域内快速排出,延长刀具寿命,提高加工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钛合金 切削 刀具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钛合金切削的刀具,包括前刀面、主后刀面和副后刀面,刀尖的两侧分别为主后刀面和副后刀面,与主后刀面和副后刀面都垂直的上侧水平面为前刀面;其中前刀面与主后刀面和副后刀面相交的线分别为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其特征在于:刀具的前刀面上被分布有微V槽阵列,微V槽阵列对称位于刀尖的两侧;微V槽为在前刀面上间隔开设的多条“V”形槽,微V槽高度为50~300微米,V槽的间距为50~300微米,V槽的角度为50~65度,微V槽长度方向与主切削刃成25~45度;微V槽阵列在刀尖左右两侧穿过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微V槽在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的总长度分别为6~10毫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2019700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