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混合式SVPWM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8209.6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2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孙向东;安少亮;任碧莹;钟彦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527 | 分类号: | H02M7/527;H02J3/38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张瑞琪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混合式SVPWM控制方法,其基于三相PWM波控制器,按照以下的三相PWM波进行控制:在αβ电压矢量分布坐标系上,划分为12个30°扇区,并依次编号命名各扇区;定义第1、4、5、8、9以及12扇区为3段式调制扇区,令生成三相PWM波的参考矢量Vref在该6个扇区时由两个基本矢量合成;定义第2、3、6、7、10以及11扇区为5段式调制扇区,令生成三相PWM波的参考矢量Vref在该6个扇区时由三个基本矢量合成。本发明在不增加硬件成本下,通过控制脉宽发生方式,可以在现有SVPWM控制方法基础上使功率器件开关损耗降低50%。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三相 并网 逆变器 混合式 svpwm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混合式SVPWM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基于三相PWM波控制器,按照以下的三相PWM波进行控制:在αβ电压矢量分布坐标系上,以α轴为起点,从第一象限开始按照逆时针方向,划分为12个30°扇区,并依次编号命名各扇区;其中,V0(000)、V1(001)、V2(010)、V3(011)、V4(100)、V5(101)、V6(110以及V7(111)为8个基本空间电压矢量,V0(000)和V7(111)为零矢量,V1(001)、V2(010)、V3(011)、V4(100)、V5(101)以及V6(110为非零矢量,且该六个非零矢量的幅值由将太阳能电池、风力机转换成的直流电压唯一确定;定义第1、4、5、8、9以及12扇区为3段式调制扇区,令生成三相PWM波的参考矢量Vref在该6个扇区时由两个基本矢量合成,且该两个基本矢量分为3个控制时段依次作用;定义第2、3、6、7、10以及11扇区为5段式调制扇区,令生成三相PWM波的参考矢量Vref在该6个扇区时由三个基本矢量合成,且该三个基本矢量分为5个控制时段依次作用;令生成三相PWM波的参考矢量Vref在各扇区时按照下表进行矢量合成:![]()
注:/代表没有该控制时段;在第1扇区,V0(000)作用时间t10以及V4(100)的作用时间t12为:t 12 = V α · T c / V m t 10 = T c - t 12 , ]]> 其中,Vα为参考矢量Vref在αβ电压矢量分布坐标系上横坐标分量,Tc为三相PWM波控制器中双极性三角载波的周期,Vm为6个非零基本矢量的幅值,第一控制时段和第三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均为t10/2,第二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为t12;在第2扇区,V0(000)的作用时间t20,V4(100)的作用时间t21以及V6(110)的作用时间t22为:t 21 = 2 V β T c / ( 3 V m ) t 22 = ( 3 V α - V β ) T c / ( 3 V m ) t 20 = T c - t 21 - t 22 , ]]> 其中,Vβ为参考矢量Vref在αβ电压矢量分布坐标系上纵坐标分量,第一控制时段和第五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均为t20/2,第二控制时段和第四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均为t21/2,第三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为t22;在第3扇区,V0(000)的作用时间t30,V2(010)的作用时间t31以及V6(110)的作用时间t32为:t 31 = 2 V β T c / ( 3 V m ) t 32 = ( 3 V α - V β ) T c / ( 3 V m ) t 30 = T c - t 31 - t 32 , ]]> 第一控制时段和第五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均为t30/2,第二控制时段和第四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均为t31/2,第三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为t32;在第4扇区,V0(000)作用时间t40以及V2(010)的作用时间t42为:t 42 = V α · T c / V m t 40 = T c - t 42 , ]]> 第一控制时段和第三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均为t40/2,第二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为t42;在第5扇区,V0(000)作用时间t50以及V2(010)的作用时间t52为:t 52 = V α · T c / V m t 50 = T c - t 52 , ]]> 第一控制时段和第三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均为t50/2,第二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为t52;在第6扇区,V0(000)的作用时间t60,V2(010)的作用时间t61以及V3(011)的作用时间t62为:t 61 = 2 V β T c / ( 3 V m ) t 62 = ( 3 V α - V β ) T c / ( 3 V m ) t 60 = T c - t 61 - t 62 , ]]> 第一控制时段和第五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均为t60/2,第二控制时段和第四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均为t61/2,第三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为t62;在第7扇区,V0(000)的作用时间t70,V1(001)的作用时间t71以及V3(011)的作用时间t72为:t 71 = 2 V β T c / ( 3 V m ) t 72 = ( 3 V α - V β ) T c / ( 3 V m ) t 70 = T c - t 71 - t 72 , ]]> 第一控制时段和第五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均为t70/2,第二控制时段和第四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均为t71/2,第三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为t72;在第8扇区,V0(000)作用时间t80以及V1(001)的作用时间t82为:t 82 = V α · T c / V m t 80 = T c - t 82 , ]]> 第一控制时段和第三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均为t80/2,第二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为t82;在第9扇区,V0(000)作用时间t90以及V1(001)的作用时间t92为:t 92 = V α · T c / V m t 90 = T c - t 92 , ]]> 第一控制时段和第三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均为t90/2,第二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为t92;在第10扇区,V0(000)的作用时间t100,V1(001)的作用时间t101以及V5(101)的作用时间t102为:t 101 = 2 V β T c / ( 3 V m ) t 102 = ( 3 V α - V β ) T c / ( 3 V m ) t 100 = T c - t 101 - t 102 , ]]> 第一控制时段和第五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为t100/2,第二控制时段和第四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均为t101/2,第三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为t102;在第11扇区,V0(000)的作用时间t110,V4(100)的作用时间t111以及V5(101)的作用时间t112为:t 111 = 2 V β T c / ( 3 V m ) t 112 = ( 3 V α - V β ) T c / ( 3 V m ) t 110 = T c - t 111 - t 112 , ]]> 第一控制时段和第五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均为t110/2,第二控制时段和第四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均为t111/2,第三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为t112;在第12扇区,V0(000)作用时间t120以及V4(100)的作用时间t122为:t 122 = V α · T c / V m t 120 = T c - t 122 , ]]> 第一控制时段和第三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均为t120/2,第二控制时段的作用时间为t12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41820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通信系统
- 下一篇:控制呼叫选择路由的方法和通信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