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纳米压印和接触式光刻制备硅纳米线晶体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3071.2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3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杨爱国;屈新萍;高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1/336 | 分类号: | H01L21/336;H01L21/335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纳米压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使用纳米压印和接触式光刻制作硅纳米线晶体管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在原始SOI模板上用纳米压印结合定向淀积的方法制作宽度小于100纳米的镍线条阵列,作为硅纳米线的刻蚀掩蔽层,再次使用纳米压印,定义与先前的镍线条阵列垂直相交的100纳米级线宽的线条阵列,并结合干法刻蚀法制作出纳米线晶体管的沟道区,并在刻蚀出的硅纳米线上生长栅氧,然后自对准地形成多晶硅栅,最后使用接触式光刻定义源漏区域并淀积形成金属电极。本发明所需的图形化工艺条件简单,仅需要十微米级精度的接触式光刻机,以及简单的压印工具,即可实现极小尺寸器件的图形化,并制作出顶栅硅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纳米 压印 接触 光刻 制备 晶体管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使用纳米压印和接触式光刻制作硅纳米线晶体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选用合适顶层硅厚度,和初始掺杂浓度小于5×1015/cm3的SOI片作为样品衬底,在衬底上旋涂PMMA和SU‑8光刻胶;(2)使用线条阵列图形的模板对SU‑8光刻胶进行压印,在SU‑8光刻胶上形成周期性凹凸的线条图形;(3)在经上述步骤的样品表面用PVD方法定向淀积一层镍,淀积方向垂直于压印线条,并与衬底法线方向成一定角度,角度的选取要使淀积的镍能覆盖光刻胶表面大部分地方,但没有覆盖压印线条边缘造成的阴影区域;(4)以上述镍为掩蔽层,用RIE刻蚀光刻胶,掏空上述阴影区域下的光刻胶;(5)用PVD方法垂直于样品表面淀积一层镍,在硅片上产生镍线条图形,该图形为阴影区域在SOI硅表面上的投影;(6)用丙酮和超声波清洗机对样品进行剥离,在样品表面仅留下镍线条;(7)在样品表面用PECVD生长一层氮化硅;(8)在氮化硅上旋涂一层SU‑8光刻胶;(9)对SU‑8光刻胶进行压印,所用模板上的图形为凸起的沟道和栅电极图案;(10)用RIE刻蚀样品,先去除SU‑8光刻胶压印剩余层,再刻蚀暴露出的氮化硅,最后以镍线条为掩蔽图形刻蚀硅,形成硅纳米线;(11)将样品在浓硫酸双氧水混合液中煮沸,去除SU‑8光刻胶以及硅纳米线上的镍层;(12)对样品进行快速热氧化,温度950℃‑1050℃,时间200秒至800秒,并用氢氟酸腐蚀去除氧化层,以减小硅纳米线的线宽;(13)再次进行快速热氧化,温度950℃‑1050℃,时间50秒至300秒,在硅纳米线表面生长栅氧; (14)在样品表面用PECVD低温生长重掺杂的非晶硅,非晶硅将填充氮化硅上的沟槽结构;(15)用RIE刻蚀非晶硅,去除氮化硅表面的非晶硅,但在氮化硅沟槽内仍然保留部分非晶硅;(16)用热磷酸去除氮化硅;(17)将样品在浓硫酸双氧水混合液中煮沸,以去除SOI表面剩余的镍线条;(18)用快速热处理样品,温度800℃‑1000℃,时间10分钟至60分钟,使非晶硅晶化成多晶硅;(19)对样品进行离子注入,作为源漏掺杂; (20)高温快速热处理样品,温度800℃‑1000℃,时间10秒至60秒激活杂质;(21)在样品表面旋涂一层SU‑8光刻胶;(22)用接触式光刻定义器件区域;(23)腐蚀去除器件区域之外的硅层;(24)将样品在浓硫酸双氧水混合液中煮沸,以去除SU‑8光刻胶;(25)在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光刻正胶;(26)用接触式光刻定义器件的源、漏、栅的金属电极区域;(27)用PVD淀积电极金属;(28)用丙酮和超声波清洗机对样品进行剥离,去除光刻正胶及其上的金属;(29)对样品退火,温度为300℃‑400℃,时间30分钟‑100分钟,使源漏栅的硅和金属间形成欧姆接触; (30)用PECVD在样品表面低温生长氮化硅,作为器件封装;(31)在氮化硅上旋涂光刻正胶;(32)光刻定义源、漏、栅的电极区域;(33)用RIE刻蚀氮化硅,暴露电极区域的金属; (34)用丙酮和超声波清洗机去除光刻正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7307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 基本电气元件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