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在轨数据预示卫星深层介质放电是否危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8808.0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8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石红;薛玉雄;杨生胜;安恒;把得东;汤道坦;李存惠;秦晓刚;柳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杨志兵;付雷杰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在轨数据预示卫星深层介质放电是否危险的方法,属于抗辐射加固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步骤为:(1)充电结构分为屏蔽层和介质层;(2)计算得到电子积分通量阈值Fmax;(3)确定沉积在介质中的电子能量范围;(4)根据步骤(3)中得到的电子能量范围,进一步得到沉积于介质中引起深层介质充电的电子积分通量F;(5)F与Fmax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深层介质放电的危险;所述方法中的充电结构模拟的是卫星上的充电结构,该方法可以预先提供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之后可能发生的深层介质放电警报,使操作者有足够的时间来降低或者避免卫星在轨运行异常。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数据 预示 卫星 深层 介质 放电 是否 危险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在轨数据预示卫星深层介质放电是否危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1)高能电子穿透卫星表面屏蔽层沉积在介质层中,形成充电结构,屏蔽层材料为铝板,介质层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环氧树脂或氟化乙丙烯,测试环境为有能量大于100KeV的高能电子存在的空间环境;(2)计算得到电子积分通量阈值Fmax:Fmax=Jmax/(π×e) IE=J/σ II其中,J为充电电流,e为元电荷电量1.6×10‑19C,E为电场强度,σ为介质层材料电导率;根据式II可推出充电电流阈值Jmax=Emax×σ;其中,Emax为击穿电场强度,特定材料的Emax和σ是确定的;将式II推出的充电电流阈值Jmax带入式I能够得到导致深层介质放电的电子积分通量阈值Fmax;(3)确定沉积在介质中的电子能量范围:将介质层的结构材料厚度换算成铝的厚度,根据已知电子在铝中的射程随能量的变化,得到能够穿透屏蔽层的电子能量的最小值,表示为ENmin和能够穿过介质层的电子能量的最大值,表示为ENmax,因此得出导致此结构深层介质充电的电子能量EN,其范围为ENmin<EN<ENmax;(4)根据步骤(3)中得到的电子能量EN范围,进一步得到沉积于介质中引起深层介质充电的电子积分通量F:根据实际探测,可得到能量EN大于最小值ENmin的电子积分通量,设为F1和能量EN大于最大值ENmax的电子积分通量,设为F2,则(F1‑F2)即为ENmin<EN<ENmax范围内的电子积分通量F;(5)将步骤(4)得到的电子积分通量F与步骤(2)计算得到的电子积分通量阈值Fmax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深层介质放电的危险;当F≥Fmax,存在危险;当F<Fmax,不存在危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1880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