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臂导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1013.7 | 申请日: | 201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4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 |
主分类号: | D04B15/54 | 分类号: | D04B15/54;D04B15/48;D04B2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杨建君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臂导纱装置,包括一导纱盒,导纱盒以一隔层板区隔分出一顶凹层与一底凹层,且隔层板上设有一第一贯层孔与一第二贯层孔;一顶枢动装置,包括枢设于顶凹层内且互相啮合的一第一齿轮及一第二齿轮,一底枢动装置,包括枢设于底凹层内且互相啮合的一第三齿轮及一第四齿轮,第三与第一齿轮分层一同枢设于第一贯层孔,第四与第二齿轮分层一同枢设于第二贯层孔,齿轮均与连结件相接,且连结件均连结有旋臂,旋臂透过互相啮合的齿轮进行同步连动,且顶凹层与底凹层上下层的旋臂能相对独立地进行同步连动。 | ||
搜索关键词: | 多臂导纱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多臂导纱装置,该导纱装置(100)包括:一导纱盒(10),该导纱盒(10)包含一隔层件(11)、一顶盒板(12)与一底盒板(13),该隔层件(11)具有一隔层板(111)以将该隔层件(11)区隔分出一顶凹层(112)与一底凹层(113),且该顶盒板(12)与该底盒板(13)分别盖合于该隔层件(11)的顶凹层(112)与底凹层(113)而构成该导纱盒(10),该隔层板(111)上设有一第一贯层孔(14)与一第二贯层孔(15);一顶枢动装置(20),该顶枢动装置(20)包括枢设于该顶凹层(112)内且互相啮合的一第一齿轮(21)及一第二齿轮(22),该第二齿轮(22)上设有一第二勾杆(220),该第一齿轮(21)与一设置于该顶盒板(12)外侧的第一连结件(23)相接,该第二齿轮(22)与一设置于该顶盒板(12)外侧的第二连结件(24)相接;一底枢动装置(30),该底枢动装置(30)包括枢设于该底凹层(113)内且互相啮合的一第三齿轮(31)及一第四齿轮(32),该第四齿轮(32)上设有一第四勾杆(320),该第三齿轮(31)与一设置于该底盒板(13)外侧的第三连结件(33)相接,该第四齿轮(32)与一设置于该底盒板(13)外侧的第四连结件(34)相接,且使该第三齿轮(31)与该第一齿轮(21)分层非联接一同枢设于该第一贯层孔(14),该第四齿轮(32)与该第二齿轮(22)分层非联接一同枢设于该第二贯层孔(15);一顶旋臂组(40),该顶旋臂组(40)包括一第一旋臂(41)与一第二旋臂(42),该第一旋臂(41)一端连结于该第一连结件(23),该第二旋臂(42)一端连结于该第二连结件(24),该顶旋臂组(40)透过该顶枢动装置(20)的第一齿轮(21)及该第二齿轮(22)使该第一旋臂(41)与该第二旋臂(42)进行同步连动;一底旋臂组(50),该底旋臂组(50)包括一第三旋臂(51)与一第四旋臂(52),该第三旋臂(51)一端连结于该第三连结件(33),该第四旋臂(52)一端连结于该第四连结件(34),该底旋臂组(50)透过该底枢动装置(30)的第三齿轮(31)及该第四齿轮(32)使该第三旋臂(51)与该第四旋臂(52)能相对该第一旋臂(41)与该第二旋臂(42)独立地进行同步连动,以达成自主性送纱。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未经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1101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体喷射系统
- 下一篇:炉卷轧机用横向吹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