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子衍射残余应力测定装置与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76888.8 | 申请日: | 2011-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5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风;刘蕴韬;李峻宏;李际周;高建波;韩松柏;李天富;焦学胜;李眉娟;王洪立;孙凯;肖红文;祖勇;刘荣灯;武梅梅;余周香;梁峰;张莉;胡瑞;刘晓龙;韩文泽;吴立齐;陈娜;孙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3/20 | 分类号: | G01N23/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24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子衍射残余应力测定装置与方法,该装置使用反应堆中子源,经过单色器单色化后,得到所需的某一波长的单色中子束流,并利用该中子束流进行残余应力的测定。由于中子不带电荷,和物质相互作用时与核外电子几乎没有作用,不需克服电荷库仑力障碍,因而能量较低的中子也能进入到原子内;大多数材料对中子吸收也很低,所以入射中子束的穿透深度较深。同时通过准直器和狭缝准直、限定的中子束流还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通过三个方向互相垂直的平移与绕测试中心点转动来实现被测试件的三维、无损和深度的应力测试工作,克服了X射线和同步辐射残余应力测定装置只能无损测定晶体材料表面及近表面残余应力的不足。 | ||
| 搜索关键词: | 中子 衍射 残余 应力 测定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中子衍射残余应力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孔道:用于引出反应堆的白光中子源;准直器(1):用于将反应堆水平孔道引出的白光中子源转变成平行中子束流;光阑(2):用于限制第一准直器射出的中子束流的数量;单色器(3):用于将通过光阑后的中子束流单色化;入射狭缝(6):用于限制单色化后的中子束流的高度和宽度;样品台(4):用于放置待测样品;出射狭缝(7):用于限制与样品作用发生衍射后射出的中子束流的宽度;中子探测器(5):用于记录发生衍射后由出射狭缝射出的中子的数目;中子捕集器(12):用于捕集测定过程中穿透待测样品的直接中子束;其中,单色器(3)放置在可旋转屏蔽大鼓(13)内部的空腔中;入射狭缝(6)连接在屏蔽大鼓(13)的可旋转部分;出射狭缝(7)连接在中子探测器(5)支架上;样品台(4)围绕单色器(3)中心转动,中子探测器(5)围绕样品台(4)的旋转中心转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76888.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对标注图像学习的图像分割方法
- 下一篇: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