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转感应热沉积制备涂层或薄膜的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1261.2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7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熊信柏;曾燮榕;邹继兆;谢盛辉;钱海霞;黎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8/02 | 分类号: | C23C18/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旋转感应热沉积制备涂层或薄膜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感应电源,冷水机,可通不断冷却循环待沉积溶液,在感应圈内放置的沉积槽,放置在沉积槽内与样件相连的旋转杆,起密封作用且可穿过高速旋转杆的密封盖,以及与旋转杆相连的高速搅拌器。本发明使感应热沉积中的试样处于高速旋转中,将试样的旋转与感应热沉积过程融为一体,不仅保持了感应热沉积工艺非线性的优点,而且在不改变涂层或薄膜组成的情况下,可以大幅提高涂层或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达临界载荷45N以上。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感应 沉积 制备 涂层 薄膜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旋转感应热沉积制备涂层或薄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电源(6)以及与感应电源(6)相连的冷水机(7)和感应线圈(5),在感应线圈内设置有沉积槽(4),在沉积槽(4)内设置有用于夹持试样的旋转杆(12),该旋转杆与设置在沉积槽(4)上端的高速搅拌器(11)相连,且在所述沉积槽(4)上还设置有密封盖(13),沉积槽(4)还通过出液管(10)、冷却管(9)、循环泵(2)、回液管(3)与溶液槽(1)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2126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化学处理;金属材料的扩散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金属材料腐蚀或积垢的一般抑制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