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表面微小裂缝的定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4492.0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5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雷冬;乔丕忠;薛荣军;张云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B1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表面微小裂缝的定位方法,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通过对混凝土结构在一定载荷作用下变形前后的两幅表面图像进行相关匹配,获得表面全场各点变形前后的空间位置,其空间位置的变化即为位移场,通过位移场的拟合优化以及曲面微分处理就可以得到精确的应变场分布。计算机自动识别该应变场分布的特征,判断奇异区域,从而判断裂缝所在位置。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可以识别出混凝土表面微小裂缝的位置,对于三维最大尺寸为10米范围的样品,通过一次测量,就可以识别出所有宽度大于10微米的小裂缝,并且具有与样品非接触、对样品无损伤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表面 微小 裂缝 定位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混凝土表面微小裂缝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对待测混凝土样品进行表面处理,去除非结构附着物,使得待测混凝土样品的表面简单平整;步骤B:在测试现场布置照明系统;步骤C:通过图像采集系统采集待测混凝土样品表面参考图像;步骤D:采用加载装置对待测混凝土样品施加平行于其表面的、不小于混凝土材料破坏强度10%的载荷,并且保持到步骤E完成;步骤E:通过图像采集系统采集施加载荷后的混凝土样品表面目标图像;步骤F:对步骤C采集到的混凝土样品表面参考图像、步骤E采集到的混凝土样品目标图像发送到图像处理系统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得目标图像中的各子区域相对于参考图像的位移;步骤G:根据步骤F得到的目标图像中各子区域的相对位移,用局部最小二乘方法分别计算出目标图像中各子区域的局部应变值,局部应变值超过800‑1200微应变的区域,即为微小裂缝的位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1449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