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变形管线钢管制造工艺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13737.8 | 申请日: | 201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4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左秀荣;霍松波;姜金星;张展展;李如涛;胡跃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78 | 分类号: | B21B37/78;B21B37/74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005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变形管线钢管制造工艺控制方法,首先根据大变形管线钢的组织特征和性能要求采集化学成分、工艺参数及性能指标;然后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训练,模型的输入为化学成分、工艺参数,模型输出为性能指标;用训练好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化学成分、工艺参数对钢管性能进行预测;使网络的某一输入在合理取值范围变化,其他输入固定,研究该输入对输出的影响规律;根据钢管性能预测的结果描述该大变形管线钢管的流变行为。本发明通过建立的化学成分、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从而生产出变形性能优异的大变形管线钢管,提高大变形管线钢的成材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形 管线 钢管 制造 工艺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大变形管线钢管制造工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⑴、根据大变形管线钢的组织特征和性能要求采集化学成分、工艺参数及性能指标,化学成分由CEPcm表达,
;控轧控冷过程工艺参数包括:加热时间、出钢温度、粗轧开轧温度、粗轧终了温度,粗轧总压下率、粗轧时间、粗轧道次、待温时间、待温坯厚度、第二阶段开轧温度、第二阶段终轧温度、精轧总压下率、精轧道次、精轧时间、驰豫时间、入水温度、冷却速度、返红温度;制管工艺参数包括:钢管厚度、扩径量及成形步数;钢管性能指标包括:Rt0.5、Rt1.0、Rt1.5、Rt2.0、Rt5.0、Rm、UEL、Akv、SA;其中:Rt0.5、Rt1.0、Rt1.5、Rt2.0、Rt5.0和Rm分别对应于拉伸总应变为0.5%、1.0%、1.5%、2.0%、5.0%和UEL时的拉伸应力,UEL为试样承受最大载荷时的延伸率,Akv为夏比冲击功,SA为夏比冲击剪切面积;⑵、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训练,模型的输入为大变形管线钢的CEPcm、加热时间、出钢温度、粗轧开轧温度、粗轧终了温度,粗轧总压下率、粗轧时间、粗轧道次、待温时间、待温坯厚度、第二阶段开轧温度、第二阶段终轧温度、精轧总压下率、精轧道次、精轧时间、驰豫时间、入水温度、冷却速度、返红温度、钢管厚度、成形步数、扩径量,模型输出为Rt0.5、Rt1.0、Rt1.5、Rt2.0、Rt5.0、Rm、UEL、Akv、SA;⑶、用训练好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化学成分、控轧控冷过程工艺参数、制管过程工艺参数对钢管性能进行预测,将预测值与大变形管线钢管标准值进行比较,判断所制造出的大变形管线钢管性能是否满足标准要求;⑷、使训练好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任一输入在合理取值范围变化,其他输入固定,得出该输入对输出的影响规律,在该步骤内得出所有输入对输出的影响规律;⑸、根据步骤⑶中钢管性能预测的结果采用修正的Johnson-Cook模型:
描述该大变形管线钢管的流变行为,其中σ为拉伸应力,ε为拉伸总应变,σ、ε为钢管性能预测结果的值,A、B、n、C、α为大变形管线钢管材料参数,由拉伸应力点值可求出大变形管线钢管材料参数A、B、n、C、α,然后由
模拟出应力应变曲线;⑹、根据步骤⑷得出的影响规律和步骤⑸得出的应力应变曲线控制大变形管线钢管的CEPcm、加热时间、出钢温度、粗轧开轧温度、粗轧终了温度,粗轧总压下率、粗轧时间、粗轧道次、待温时间、待温坯厚度、第二阶段开轧温度、第二阶段终轧温度、精轧总压下率、精轧道次、精轧时间、驰豫时间、入水温度、冷却速度、返红温度、成形步数、扩径量,使制造出来的大变形管线钢管性能满足标准要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大学;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1373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身修复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油箱焊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