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金属杂配体催化剂前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62304.4 | 申请日: | 2011-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8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马玉国;韩书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F7/28 | 分类号: | C07F7/28;C07F7/00;C08F4/642;C08F110/02;C08F210/16;C08F236/20;C08F236/08;C08F212/08;C08F112/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0 | 代理人: | 张肖琪 |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烯烃聚合或共聚合的双金属杂配体催化剂前体,属于烯烃配位聚合领域。该催化剂前体由水杨醛亚胺配体和第IV族过渡金属构成。此前体与烷基铝氧烷组成的催化剂在催化烯烃均聚或者共聚时,活性处于106g·mol-1(Ti)·h-1数量级,分子量在20万左右,分散度在2.0左右。与单金属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具有相近的聚合活性,并且由于双金属的协同作用,在催化双官能团烯烃与乙烯共聚时,在聚合物中引入共聚单体的比例更高。 |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金属 杂配体 催化剂 及其 合成 方法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催化剂前体,其特征在于,是基于水杨醛亚胺配体的第IV族过渡金属的双金属杂配体催化剂前体,其结构如式I所示:
R1和R2分别为氢原子或者为碳原子数为1-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3和R4分别为氢原子或者为碳原子数为1-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又或者苯基;M为金属;Ar1和Ar2分别为芳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16230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