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钒智能控温薄膜及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12493.4 | 申请日: | 2011-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9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黄富强;李德增;丁尚军;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3C17/23 | 分类号: | C03C17/23;C04B41/5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钒智能控温薄膜及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湿化学溶液法,将五氧化二钒粉体在弱还原性有机溶剂中均匀分散并溶解,通过添加PVP或PEG和金属盐,然后制备掺杂的VOx薄膜(2.0<x<2.5),经过热处理形成掺杂的多孔二氧化钒(VO2)薄膜。在较佳实施例中,在五氧化二钒粉体、苯甲醇和异丙醇体系中通过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和钨盐制备钨掺杂VOx薄膜,然后在氢/氩气氛410℃条件下退火3小时,制备钨掺杂多孔二氧化钒薄膜,其金属-绝缘体相变温度可根据钨的掺杂量在30-68℃之间进行调控,可见光区透过率为70%,波长2500nm处相变前后透光率差为62%,电阻率改变3-4个数量级,具备了较高的实用价值。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智能 薄膜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二氧化钒智能控温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膜为掺杂的多孔二氧化钒薄膜,掺杂的金属为W、Mo、Ti、Al或Mg,多孔是由PVP或PEG的引入形成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11249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中的线性图像传感器
- 下一篇:移动终端及其显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