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井采动裂隙的动态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88122.7 | 申请日: | 201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5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韩保山;陈志胜;王战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7/1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井采动裂隙的动态检测方法。抽放层位选择的难度和盲目性造成了抽采钻孔布置的层位过高,采动裂隙不发育,抽采难度大,效率低;抽采钻孔布置的层位过低,易造成工作面严重露风,影响矿井通风系统正常运转,岩层稳定性差,有效抽采时间短。本发明通过设计探测钻孔位置、参数及其数量;在回采到停采线之前施工探测钻孔,进行漏水性检测并记录数据;以垂直高度为标准规范化检测数据,预测回采不同时间后采动裂隙的发育高度。本发明能够改善目前针对高位瓦斯抽采布孔盲目、寿命短、效率低下的情况,增加布孔合理性,延长抽采时间;有利于科学地制定水体下开采制度,降低水体出水的可能性;降低煤炭回采及瓦斯抽采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矿井 裂隙 动态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矿井采动裂隙的动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第一步:设计探测钻孔位置、参数及其数量:探测钻孔设计在回采线附近,以回采线所在的垂直面为探测对象,所有钻孔均与工作面回采方向平行,钻孔长度以达到停采线对应位置为准,最少设计5个钻孔,以满足探测需要,倾角从20度到60度;第二步:在回采到停采线之前施工探测钻孔,完成后立即进行第一轮漏水性检测并记录数据;第三步:在回采到停采线10天后对探测钻孔进行通孔处理,完成后立即进行第二轮漏水性检测并记录数据;第四步:在回采到停采线20天后对探测钻孔进行通孔处理,完成后立即进行第三轮漏水性检测并记录数据;第五步:在回采到停采线30天后对探测钻孔进行通孔处理,完成后立即进行第四轮漏水性检测并记录数据;第六步:以垂直高度为标准规范化检测数据,将所测数据由孔深换算到测点距离基点的垂直距离上,选择安放钻机的平台顶面作为基点,将第三步至第五步所获得的测量数据分别与第二步所获得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第三步至第五步的漏水量变化程度衡量采动裂隙在回采后不同时间的发育高度;第七步:根据第二步至第五步探测的采动裂隙发育高度和最终采动裂隙发育高度拟合采动裂隙发育规律模型并预测回采不同时间后采动裂隙的发育高度:采动裂隙的发育有一极限值,这一极限值可以用最终采动裂隙发育高度来表示,以时间为自变量、以不同时间对应的采动裂隙发育高度为应变量、以最终采动裂隙发育高度为极限,可以拟合出采动裂隙发育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方程,预测不同时间的采动裂隙发育高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未经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08812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斑均匀的LED吊灯
- 下一篇:一种带安装板的LED吊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