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光电集成光电源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9908.9 | 申请日: | 2010-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6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徐祖谋;徐航;唐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怡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9/03 | 分类号: | F21S9/03;F21V2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太阳能光电集成光电源,属于太阳能电源技术领域。太阳能电池板给光电集成光电源供电部分通过电压采样电路对供电总线进行电压采样,然后通过误差放大和滞环控制电路第二场效应晶体管(M2)通断,进而控制第一场效应晶体管(M1)通断,保证供电总线电压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误差放大电路采用的是比例放大,然后再与电压比较电路输出高低电平信号,在通过一个驱动电路控制第二场效应晶体管(M2)的通断。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电能给蓄电池充电。不使用常规电源,工作效率高,结构紧凑,体积小,携带方便,可采用全密封封装,适于批量生产,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可广泛应用于照明、家庭用电等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光电 集成 电源 | ||
【主权项】:
太阳能光电集成光电源,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接地,正极与负载和蓄电池并联,蓄电池与负载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与负载之间串联有第一场效应晶体管(M1),第一场效应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二场效应晶体管(M2)的源极或漏极相连接,第二场效应晶体管(M2)的漏极或源极接地,在第一场效应晶体管(M1)和负载之间并联有总线电压采样电路,总线电压采样电路依次经误差放大电路和负载滞环控制电路与第二场效应晶体管(M2)的栅极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与蓄电池之间串联有第三场效应晶体管(M3),第三场效应晶体管(M3)的栅极与第四场效应晶体管(M4)的源极或漏极相连接,第四场效应晶体管(M4)的栅极与第二场效应晶体管(M2)的栅极并联,第四场效应晶体管(M4)的漏极或源极与第五场效应晶体管(M5)的源极或漏极相连接,第五场效应晶体管(M5)的漏极或源极接地,所述的蓄电池经放电电路与负载连接,蓄电池的正、负极并联有一电池电压采样电路,电池电压采样电路经误差控制电路与电池滞环控制电路的控制端相连接,电池滞环控制电路的正极依次经误差放大电路和电流采样电路与蓄电池的负极相连接,电池滞环控制电路的负极与第五场效应晶体管(M5)的栅极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怡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怡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20189908.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