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活垃圾焚烧和烟气处理系统及其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82853.2 | 申请日: | 201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2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戴亚南;曹成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三信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16 | 分类号: | F23G5/16;F23G5/44;F23G5/46;F23G5/50;B01D50/00;B01D53/78;B01D53/6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翁坚刚 |
地址: | 213133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和烟气处理系统及其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该系统包括生活垃圾焚烧炉,引风机、烟囱、高温烟道和低温烟道;要点是:还包括超高温旋风除尘器、烟气沉降室、中温半干式中和反应塔、活性炭喷射器和布袋除尘器。本发明的生活垃圾焚烧炉的主燃室和二燃室能使二噁英及其它有害物被彻底进行高温分解。超高温旋风除尘器和烟气沉降室装置能脱除飞灰、粉尘、重金属及C、Cu等易生成二噁英的前驱物、载体、催化剂。中温半干式中和反应塔能脱除易生成二噁英的氯离子等前驱物。最后利用活性炭喷射器和布袋除尘器清除二噁英类等危害物质,从而最终实现二噁英类危害物排放<0.1ng/m3。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 垃圾 焚烧 烟气 处理 系统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和烟气处理系统,包括生活垃圾焚烧炉,引风机(13)、烟囱(14)、高温烟道(11)和低温烟道(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高温旋风除尘器(71)、烟气沉降室(72)、中温半干式中和反应塔(91)、活性炭喷射器(92)和布袋除尘器(93);所述生活垃圾焚烧炉包括基础座(10)、炉底座(1)、炉膛体(2)、炉框架(3)、进料装置(4)、组合式炉排机构(5)、炉底出灰斗(61)、出渣斗(62)、出灰机构(63)、破渣机构(64)、落渣通道(65)、风仓板(66)和冷热风装置;基础座(10)为方框形,通过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撑柱(15)进行支撑;炉底座(1)包括前座、后座和左端封板(1‑5);炉底座(1)的前座和后座均坐落在基础座(10)上且均由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倾斜段和水平段固定连接构成,且倾斜段的上表面从左至右依次从高向低设置;炉底座(1)的左端封板(1‑5)密闭连接固定在前座左端和相应的后座左端之间,且左端封板(1‑5)的上端与前座和后座的左端顶部对齐;各风仓板(66)设置在炉底座(1)的前座和后座之间,炉底座(1)的前座和后座与相应的风仓板(66)和相应的封板之间形成相应的风仓(67);炉膛体(2)包括前后主墙、左拱顶(2‑1)、左侧墙(2‑2)、主拱顶(2‑3)、右侧墙(2‑4)、内斜坡拱顶(2‑5)、内主隔墙(2‑6)、左斜隔墙(2‑7)和右斜隔墙(2‑8);前主墙坐落在炉底座(1)的前座上,后主墙坐落在炉底座(1)的后座上,且前后主墙左部为低矮部;左拱顶(2‑1)设置在前后主墙左侧低矮部顶部之间;左拱顶(2‑1),前后主墙和炉底座(1)的左端封板(1‑5)的顶部之间形成进料口(2‑16);主拱顶(2‑3)设置在前后主墙顶部之间;左侧墙(2‑2)设置在左拱顶(2‑1)和主拱顶(2‑3)之间以及前后主墙之间,左侧墙(2‑2)的中部设有二次风风口(2‑12),且二次风风口(2‑12)从左后部上方向右前部下方倾斜设置;右侧墙(2‑4)上部及中部位于前后主墙之间且顶部与主拱顶(2‑3)相连,下部坐落在基础座(10)的右端上,且位于炉底座(1)的前座和后座之间;右侧墙(2‑4)的下部中间开有与炉膛体(2)内部相通的门洞,门洞的壁上装有检修门(2‑17);内斜坡拱顶(2‑5)向右下方倾斜设置在前后主墙之间且右端与右侧墙(2‑4)相连;内主隔墙(2‑6)竖直向上设置在内斜坡拱顶(2‑5)左侧上方且与前后主墙相连;左斜隔墙(2‑7)通过设置在前后主墙之间的钢架固定在前后主墙之间且左端与内主隔墙(2‑6)顶部相连,左斜隔墙(2‑7)向右下方倾斜设置;右斜隔墙(2‑8)通过设置在前后主墙之间的钢架固定在前后主墙之间,且其右端与右侧墙(2‑4)中部内侧相连,右斜隔墙(2‑8)向左下方倾斜设置,其左端与左斜隔墙(2‑7)的右端相连,且连接处中间设有二燃室出灰口(2‑13);右侧墙(2‑4)的位于右斜隔墙(2‑8)上方的前后方向的中部设有出烟口(2‑15);右侧墙(2‑4)的位于右斜隔墙(2‑8)与内斜坡拱顶(2‑5)之间的前后方向的中部设有清灰孔(2‑14);炉膛体(2)还包括主燃室(2‑10)和二燃室(2‑11),二燃室(2‑11)包括涡旋区(2‑11‑1)和停留区(2‑11‑2);所述前后主墙、左拱顶(2‑1)、内斜坡拱顶(2‑5)和组合式炉排机构(5)之间的空间形成主燃室(2‑10);所述前后主墙、左侧墙(2‑2)、主拱顶(2‑3)、内主隔墙(2‑6)、左斜隔墙(2‑7)、右斜隔墙(2‑8)和右侧墙(2‑4)之间的空间形成二燃室(2‑11),而前后主墙、左侧墙(2‑2)、主拱顶(2‑3)和内主隔墙(2‑6)之间的空间形成二燃室(2‑11)的涡旋区(2‑11‑1),前后主墙、主拱顶(2‑3)、左斜隔墙(2‑7)、右斜隔墙(2‑8)和右侧墙(2‑4)之间的空间形成二燃室(2‑11)的停留区(2‑11‑2);炉框架(3)的下部固定在炉底座(1)上且围绕炉膛体(2)设置;进料装置(4)包括进料装置架(4‑1)、进料平台(4‑2)、密封壳体(4‑3)、进料斗(4‑4)和随动推料装置(4‑5);进料装置架(4‑1)底部固定在基础座(10)左侧上,顶部右侧与炉框架(3)的位于炉膛体(2)的左拱顶(2‑1)上方的部分固定连接;进料平台(4‑2)固定在进料装置架(4‑1)上,且右端位于炉底座(1)的左端顶部上;密封壳体(4‑3)固定在进料平台(4‑2)左端上部;进料斗(4‑4)固定在进料装置架(4‑1)上且位于进料装置架(4‑1)的顶部,进料斗(4‑4)的出口的左侧下端与密封壳体(4‑3)的右端密闭连接,进料斗(4‑4)的出口的上侧的右端和前后两侧的右端与炉膛体(2)的形成进料口(2‑16)的相应部位密闭连接,进料斗(4‑4)的出口的前侧和后侧的下端与进料平台(4‑2)密闭连接;随动推料装置(4‑5)设置在进料平台(4‑2)上且位于密封壳体(4‑3)内;组合式炉排机构(5)包括设置在炉底座(1)的前座和后座的倾斜段上的倾斜式往复炉排机构和设置在炉底座(1)的前座和后座的水平段上的水平式往复炉排机构;组合式炉排机构(5)的倾斜式往复炉排机构的左端位于随动推料装置(4‑5)的右侧下部;组合式炉排机构(5)的倾斜式往复炉排机构的右端位于水平式往复炉排机构左端上部;位于炉底座(1)水平段上的水平式往复炉排机构的右端与炉膛体(2)的右侧墙(2‑4)之间设有落渣通道(65);各炉底出灰斗(61)跨接在基础座(10)的前侧边框和后侧边框上,且位于相应的风仓(67)的下方;出灰机构(63)通过坐落在地面上的安装架固定在各个炉底出灰斗的下方,且分别与相应的炉底出灰斗密闭连接;出渣斗(62)跨接在基础座(10)的前侧边框和后侧边框上,且位于水平式往复炉排机构的下方以及炉底出灰斗(61)的右方;出灰机构(63)的出灰口与右侧的出渣斗(62)相连通;出渣斗(62)和每个炉底出灰斗(61)的上部前后两侧上均设置有进风口(61‑6);破渣机构(64)设置在出渣斗(62)的下部;冷热风装置的风管系统设有两路送风总管,每路送风总管的送风支管的数量与出灰斗和出渣斗之和的数量相同;位于前侧的送风总管的各送风支管与相应的出灰斗(61)的进风口或出渣斗(62)的位于前侧的进风口相连通,位于后侧的送风总管的各送风支管与相应的出灰斗(61)的进风口或出渣斗(62)的位于后侧的进风口相连通;高温烟道(11)包括第一高温烟道(11‑1)、第二高温烟道(11‑2)和第三高温烟道(11‑3);低温烟道(12)包括第一低温烟道(12‑1)和第二低温烟道(12‑2);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炉膛体(2)的出烟口(2‑15)与超高温旋风除尘器(71)的左侧进烟口通过第一高温烟道(11‑1)密闭连接;超高温旋风除尘器(71)的底部设有灰仓;超高温旋风除尘器(71)的顶部内筒的上端与烟气沉降室(72)的顶部进烟口通过第二高温烟道(11‑2)密闭连接;烟气沉降室(72)的右侧出烟口与中温半干式中和反应塔(91)的顶部左侧进烟口通过第三高温烟道(11‑3)密闭连接;中温半干式中和反应塔(91)的底部设有灰仓;中温半干式中和反应塔(91)的下部右侧出烟口与布袋除尘器(93)的进烟口通过第一低温烟道(12‑1)密闭连接;活性炭喷射器(92)设置在中温半干式中和反应塔(91)和布袋除尘器(93)之间的第一低温烟道(12‑1)上,且活性炭喷射器(92)的喷射口位于第一低温烟道(12‑1)中;布袋除尘器(93)底部设有出灰机构;布袋除尘器(93)的出烟口与引风机(13)通过第二低温烟道(12‑2)密闭连接,由引风机(13)将烟气引入烟囱(14)排出生活垃圾焚烧和烟气处理系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三信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三信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58285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同时提供热水和暖风的方法和装置及其多功能系统
- 下一篇:一种奥氏体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