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喷射器的超低温循环制冷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61397.3 | 申请日: | 2010-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3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谈莹莹;王雨;马爱华;崔晓龙;周西文;任秀宏;闫晓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5B9/08 | 分类号: | F25B9/08;F25B41/04 |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符继超 |
| 地址: | 47103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带有喷射器的超低温循环制冷方法,压缩机(1)压缩后的高压混合制冷剂进入冷凝器(2),再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器(3)实现气、液相分离,从第一气液分离器底部流出的液态制冷剂进入第一喷射器(4),第一喷射器出口的气液两相混合工质经第一回热器(5)的冷却降温再进入到第二气液分离器(6)并被分离,第二喷射器(8)的工作流体经第一节流件(7)以及冷凝蒸发器(9)而成低压蒸汽,经第二喷射器增压流入第一回热器进行过热再流回压缩机;从第一气液分离器顶部流出的气态制冷剂流入冷凝蒸发器并经第二回热器(10)再冷却,通过第二节流件(11)并进入到蒸发器(12)内低温制冷,超低温温度可达-40至-170℃,节能效果好。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喷射器 超低温 循环 制冷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带有喷射器的超低温循环制冷方法,该超低温循环制冷方法所涉及到的制冷部件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气液分离器(3)、第一回热器(5)、第一节流件(7)、冷凝蒸发器(9)、第二回热器(10)、第二节流件(11)和蒸发器(12),制冷部件还包括第一喷射器(4)、第二喷射器(8)和第二气液分离器(6),其特征是:所述各制冷部件和制冷剂构成的超低温循环制冷过程如下:经压缩机(1)压缩后的高压混合制冷剂蒸气进入冷凝器(2)被冷凝为气液两相混合物,然后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器(3)实现气相和液相的分离,从第一气液分离器(3)底部流出的富含高沸点组分的高压液态制冷剂进入第一喷射器(4)作为工作流体引射来自蒸发器(12)的富含低沸点组分的低压制冷剂蒸气而成为较高压力状态的气液两相混合工质,第一喷射器(4)出口的气液两相混合工质经第一回热器(5)的冷却降温再进入到第二气液分离器(6)并被分离成富含低沸点组分的气态制冷剂和富含高沸点组分的液态制冷剂,富含低沸点组分的气态制冷剂作为第二喷射器(8)的工作流体引射来自第二气液分离器(6)底部流出的经第一节流件(7)节流降压的以及冷凝蒸发器(9)内蒸发汽化而成的富含高沸点组分的低压蒸汽,再经第二喷射器(8)增压后的气态混合工质流入第一回热器(5)进行过热后再流回压缩机(1);从第一气液分离器(3)顶部流出的富含低沸点组分的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入冷凝蒸发器(9)被冷凝成液体后经第二回热器(10)进行再冷却,然后通过第二节流件(11)的节流降压成为低温低压制冷剂并进入到蒸发器(12)内以实现低温制冷,蒸发器(12)出口的富含低沸点组分的低压气态制冷剂再经第二回热器(10)实施换热后被引射进入第一喷射器(4)实现增压过程,至此完成一个循环制冷过程,重复循环制冷即可完成带有喷射器的超低温循环制冷过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56139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