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气刹缓冲杆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27842.4 | 申请日: | 2010-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5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 发明(设计)人: | 马红磊;李建军;刘炳坤;于晓东;谭成文;马一兵;白延强;陈晓萍;祝郁;杨鸿慧;肖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
| 主分类号: | F16F9/06 | 分类号: | F16F9/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液压气刹缓冲杆,由上端连接栓、座椅连接器、内筒、内筒活塞、中筒、冲击头、外筒、底座组成,其中上端固定座两侧对称位置各有一个进气圆孔和排气圆孔。进气孔用于通入气体以提升座椅,排气孔用于缓冲时排放气体以释放能量。在内筒底部分布与外筒相通的对称的圆形导向阻尼孔,用于液体受压时在内筒与外筒的导向流动。缓冲杆两端由上端固定座与底座分别固定在飞船舱壁和底部。飞船座椅一端绞支在舱壁,一端由座椅连接器连接到缓冲杆上,座椅连接器固定在中筒上,座椅随中筒可做提升和缓冲滑动。本发明解决了一些现有缓冲器不能刹车到底、加速度增长率降低效果差及反弹较大等严重的缺点,具有性能可靠、利于控制的优点。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缓冲 | ||
【主权项】:
一种液压气刹缓冲杆,其特征在于:由座椅连接器(1)、内筒(2)、中筒(4)、冲击头(5)、外筒(6)、内筒活塞(7)、底座(8)、上端连接栓(12)、外筒顶盖(13)和内筒顶盖(14)组成,其中内筒(2)位于缓冲杆的中部,内筒(2)的中部径向外侧为中筒(4)和冲击头(5),冲击头(5)位于中筒(4)的下方,内筒(2)的下部内侧为内筒活塞(7),上部轴向外侧为内筒顶盖(14),上部径向外侧为座椅连接器(1),内筒顶盖(14)的外侧为上端连接栓(12),用于和舱壁连接,内筒顶盖(14)的左右两侧分别开有具有单向进气阀的进气孔(10)和具有单向排气阀的排气孔(11),其中进气孔(10)用于通入气体提升座椅,排气孔(11)用于缓冲时排放气体以释放作用于座椅的能量;内筒活塞(7)、内筒(2)与内筒顶盖(14)之间形成第一空腔(3),用于存储气体;冲击头(5)的径向外侧是外筒(6),外筒(6)的径向外侧是外筒顶盖(13),外筒(6)、内筒(2)和冲击头(5)之间形成第二空腔(16),用于放置液体,外筒顶盖(13)中部开有气孔(15),用于保证中筒(4)运动时第二空腔(16)中所注液体与外界空气的压力平衡,第一空腔(3)中所注气体和第二空腔(16)中所注液体的分隔通过内筒活塞(7)实现;内筒(2)底部分布有与外筒(6)相通的对称的导向阻尼孔(9),用于液体受压时在内筒(2)与外筒(6)的导向流动,外筒(6)和内筒(2)固定与底座(8)上,底座(8)与座椅连接器(1)分别固定在飞船舱壁和底部,底座(8)底部中心位置开有液体加注孔(17),用于向第二空腔(16)注入液体;座椅连接器(1)、冲击头(5)和中筒(4)为缓冲杆的运动部分,其余为静止部分,座椅连接器(1)和冲击头(5)随中筒(4)可进行上下提升和缓冲滑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未经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527842.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