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绵共附生抑菌活性菌株筛选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9187.4 | 申请日: | 2010-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1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张薇;张风丽;李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毛翠莹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绵共附生抑菌活性菌株筛选方法,将海洋细菌pks基因分子生物学筛选与抑菌活性检测相结合,首先,分离纯化海绵共附生菌株,通过酚-氯仿方法提取海绵共附生菌DNA并以此为模板,以细菌pks基因的ks域通用引物GB1/GB2为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ks基因片段,获得海绵共附生菌的690bp片段经测序后,提交Genbank,并Blast分析;测定pks阳性菌株的抑菌活性;以筛选到有690bp目标片段的抑菌活性菌株DNA为模板,以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27f/1492r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片段以及测序鉴定,所获得的序列提交GenBank,并Blast分析,确定pks基因片段阳性海绵共附生抑菌活性菌株的种属。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附生 活性 菌株 筛选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海绵共附生抑菌活性菌株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4℃保存和甲醇浸泡的海绵,用无菌手术刀切成小于1mm3的碎块;然后,将海绵碎块在无菌条件下直接散置于平板上,28℃培养4-5天以保证海绵内吸附的微生物释放;当平板上有菌落形成后,挑取菌落在分离培养基上划线分离单菌落;或者,取海绵碎块加无菌生理盐水研磨,加10倍于海绵碎块体积的生理盐水,按梯度10-2、10-3、10-4、10-5、10-6、10-7、10-8、10-9依次稀释后,分别涂布于平板上,28℃培养2-3天;当平板上有菌落形成后,挑选单菌落数为30-300个的平板,从中挑取单菌落,在分离培养基上划线分离单菌落;所述分离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人工海水培养基,其组分为10g蛋白胨,5g牛肉膏,5gNaCl,1000ml人工海水,pH 7.2-7.4;2)将所获单菌落重复划线2到3次,获得形态单一的海绵共附生菌,并将得到的各菌株编号;3)通过酚-氯仿方法提取海绵共附生菌DNA;4)以海绵共附生菌DNA为模板,以细菌的pks基因片段的ks域通用引物GB1/GB2为引物,GB1:5‘-RTRGAYCCNCAGCAICG-3’;GB2:5‘-VGTNCCNGTGCCRTG-3’,扩增pks基因片段,获得690bp的片段;将割胶纯化的690bp片段与pUCm-T载体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将转化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用pUCm-T载体引物T7/M13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对扩增结果阳性的菌落进行测序,对测得的序列进行Blast分析,获得pks基因片段阳性海绵共附生菌;5)以琼脂扩散法对pks基因片段阳性海绵共附生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指标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白假丝酵母、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每株待测菌对每株指标菌的抑菌实验至少3次重复;6)以筛选所得的pks基因片段阳性海绵共附生抑菌活性菌的DNA为模板,以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27f/1492r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扩增16S rDNA的1600bp目的片段,纯化的目的片段与pUCm-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用pUCm-T载体引物T7/M13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筛选白色重组克隆,对扩增结果阳性的菌落提取质粒进行16S rDNA测序,测序后序列提交到GenBank,并进行Blast分析,确定所得的pks基因片段阳性海绵共附生抑菌活性菌的种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99187.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鸭嘴形衣架
- 下一篇:婴儿专用电子测温汤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