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片式吊钩钩片的固定连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2372.3 | 申请日: | 2010-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6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陈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4 | 分类号: | B66C1/34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片式吊钩钩片的固定连接方法,依次包括下料工艺、定位孔的粗加工工艺、主定位孔的精加工及其连接销轴的装配工艺和副定位孔的精加工及其连接销轴的装配工艺;制造时,先进行下料操作以取得所需的吊钩片,再将吊钩片点焊成吊钩片整体,接着在吊钩片整体上进行定位孔的粗加工,即先在最外侧的吊钩片上钻取定位孔并通过螺栓上紧,然后对吊钩片整体压紧,接着再上紧前述螺栓,随后对吊钩片整体堆焊,堆焊后对主定位孔进行孔的精加工及其连接销轴的装配,然后对副定位孔进行精加工及其连接销轴的装配,加工结束后即制得固定连接的钩片。本发明不仅对制造设备的要求较低、受影响因素较少,而且制造难度较小、实施效果较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吊钩 固定 连接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片式吊钩钩片的固定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下料工艺、定位孔的粗加工工艺、主定位孔的精加工及其连接销轴的装配工艺和副定位孔的精加工及其连接销轴的装配工艺;所述下料工艺是指:采用数控切割的方法,沿钢板材料的轧制纹路进行下料操作以取得所需形状的吊钩片(2),吊钩片(2)的数量至少为两片,每片吊钩片(2)的形状一致,然后将取得的吊钩片(2)贴合在一起,再将贴合后的吊钩片(2)点焊在一起形成吊钩片整体(1),点焊操作沿钢板材料的轧制纹路进行,点焊的位置分别在吊钩顶部(3)、左钩部(4)、右钩部(5)与吊钩底部(6);所述定位孔的粗加工工艺是指:先在吊钩片整体(1)上最外侧的正面吊钩片(21)或背面吊钩片(22)上划上各个定位孔的位置线,然后在每个位置线上钻取相应的定位孔,定位孔需钻透吊钩片整体(1),定位孔沿吊钩片(2)的外边缘均匀设置,至少设置左钩端定位孔(12)、右钩端定位孔(14)、连接部定位孔(11)与钩底定位孔(18),每钻透一个定位孔后即用相应的工装螺栓插入该孔中并进行预紧,钻完并预紧好所有定位孔后,对上述下料工艺中所述的点焊的位置进行打磨,打磨完毕后再用油压机对吊钩片整体(1)进行压紧,直至相邻吊钩片间的间隙≤0.3mm,然后将每个定位孔内的工装螺栓再次上紧,最后对再次上紧后的吊钩片整体(1)进行堆焊,堆焊的位置为钩顶堆焊位(7)、左钩部堆焊位(8)、右钩部堆焊位(9)与钩底堆焊位(10);所述主定位孔的精加工及其连接销轴的装配工艺是指:先在上述定位孔中选择主定位孔,其余的定位孔则为副定位孔,主定位孔至少为三个,左钩部(4)、右钩部(5)与吊钩底部(6)上各有一个,副定位孔中至少包括左钩端定位孔(12)、右钩端定位孔(14),然后对主定位孔依次进行孔的精加工与孔的连接销轴的装配;所述副定位孔的精加工及其连接销轴的装配工艺是指:先对左钩端定位孔(12)、右钩端定位孔(14)以外的副定位孔依次进行孔的精加工与孔的连接销轴的装配,然后对左钩端定位孔(12)、右钩端定位孔(14)四周的吊钩片(2)的贴合部进行焊接,焊接后,再对左钩端定位孔(12)、右钩端定位孔(14)依次进行孔的精加工与孔的连接销轴的装配,加工结束后即完成对钩片的固定连接;所述孔的精加工是指:先将定位孔内的工装螺栓松开,然后对定位孔进行扩孔、铰孔,随后对定位孔的两端即定位孔上处于正面吊钩片(21)、背面吊钩片(22)内的部位进行倒角,倒角参数为10×30°,接着测量出倒角后的定位孔的实际尺寸,然后车、磨相应的销轴,且在销轴的两端倒角10×30°;所述孔的连接销轴的装配是指:将上述制得的销轴用冷套的方法装入定位孔中,保持孔轴的两端一致,待销轴恢复室温后,将销轴的两端堆焊成铆钉状,加工工程中要保证相邻吊钩片(2)之间的间隙为0.1~0.3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22372.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