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裂缝控制的设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7444.7 | 申请日: | 2010-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2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焦彬如;郭昌生;卓开云;余少群;李水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市鄞州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1/19 | 分类号: | E04B1/19;E04B1/2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裂缝控制的设计方法,具体步骤为:确定综合计算温差∑Δt的值,包括确定季节温差Δt1的值和确定混凝土收缩变形的等效温差Δt2的值,计算混凝土框架弹塑性附加作用力,包括引入弹塑性刚度降低系数β′并确定β′的上、下限、计算框架中间 |
||
搜索关键词: | 超长 混凝土 框架结构 裂缝 控制 设计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裂缝控制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综合计算温差∑Δt的值①确定季节温差Δt1的值:季节温差为超长混凝土框架施工闭合期的月平均大气温度与使用期冬季最不利的月平均大气温度的差值;但作为防止结构开裂裂缝的计算温差,严格讲应是结构“体温”的温差,因此计算时在上述的大气温差的基础上减去4~6℃;②确定混凝土收缩变形的等效温差Δt2的值混凝土收缩变形的等效温差Δt 2 = ϵ sh α t , ]]> 其中:αt为混凝土线膨胀系数;考虑到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总值εsh较大,首先要设法降低εsh的值,在实际计算中控制Δt2降低40%~50%;用公式∑Δt=Δt1+Δt2求得综计算合温差∑Δt的值(2)计算混凝土框架弹塑性附加作用力①引入弹塑性刚度降低系数β′并确定β′的上、下限为了把截面的弹塑性变化过程作定量的描述,取截面的弹性刚度B=EcI0乘以弹塑性刚度降低系数β′,即B′=β′EcI0式中,Ec为混凝土弹性模量;I0为换算截面惯性矩;β′为弹塑性刚度降低系数;已知框架柱列中柱顶节点由纵向框架梁整体联结,所以各柱顶节点的位移Δi必然是成线性分布的。由此,各柱截面的弹塑性刚度降低系数β′也是成线性分布的;在柱截面受拉边尚未开裂前,其截面塑性变形并不大,其弹塑性截面刚度取B=0.85EcI0,则βmax′=0.85柱截面开裂以后,框架柱列的柱截面受拉边的裂缝宽度将依次增大,其中以端部柱的裂缝宽度最大,控制其最大裂缝宽度不超过规范规定的允许值ωlim;由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截面刚度计算公式:B s = 0.85 E c I o K cr + ( 1 - K cr ) ω ]]> 得β ′ = 0.85 K cr + ( 1 - K cr ) ω ]]> 式中:ω = ( 1.0 + 0.21 α E ρ ) ( 1 + 0.45 γ f ) - 0.7 ; ]]>K cr = M cr M k = ( σ pc + γ f tk ) W o M k ]]> 其中:αE为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αE=Es/Ec,ρ=Ap+As/(bh0);γf为受拉翼缘截面面积与腹板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对于矩形截面γf=0;σpc为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受拉边缘拉应力,由框架柱在准永久竖向荷载标准值Nk作用下的压应力
等代;Mcr对于框架柱为偏心受压构件的开裂弯矩值;Mk为框架柱顶剪力按“反弯点”法计算所得的弯矩值;γ为混凝土构件的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ftk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W0为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当环境类别为一级时ωlim=0.3,由上式推得βlim′=0.35;当环境类别为二、三级时ωlim=0.2;由上式推得βlim′=0.4;②计算框架中间
柱的弹塑性抗侧移刚度
由于框架柱列由框架梁连结,各柱顶的位移值Δi0是线性分布的,则βi′、Di′及柱顶剪力Vi0也为线性分布,于是可把多跨框架视为“模拟单跨框架”,其模拟框架柱的抗侧移刚度为Σ 1 ~ n D i ′ = n D ‾ i ′ , ]]> 模拟框架柱顶剪力为Σ 1 ~ n V i 0 = n V ‾ i 0 ; ]]> 式中,
为框架柱列的中间
柱的抗侧移刚度,
为架柱列的中间
柱的柱顶剪力;若消去n,则为中间
柱的单跨框架计算简图;框架变形对称轴一侧柱列的中间
柱的弹塑性刚度降低系数:β ‾ i ′ = β max ′ + β min ′ 2 = 0.85 + 0.4 2 = 0.65 ]]> 或β ‾ i ′ = β max ′ + β min ′ 2 = 0.85 + 0.35 2 = 0.6 ]]> 则中间
柱的弹塑性抗侧移刚度:D ‾ i ′ = α A · 12 · β ‾ i ′ E c I o / H 3 ]]> 式中Ec为混凝土弹性模量,I0为换算截面惯性矩,H为框架柱计算高度;αA为中间
柱的梁、柱节点的转角影响系数,α A = 0.5 + K ‾ 2 + K ‾ ; ]]> 梁、柱线刚度比:K ‾ = 2 × i L i Z , ]]> 其中梁的线刚度:i L = 0.75 E c I L l L , ]]> 柱的线刚度:i Z = β ‾ i ′ E c I z l z ; ]]> ③计算框架柱列中间
柱的柱顶剪力值
对于中间
柱的单跨框架,其梁、柱节点的变形协调方程为:Δ ‾ i o = Δ ‾ i - Σ 0 ~ i ‾ Δ i L ]]> 式中:
为中间
柱节点的实际变位,且Δ ‾ i o = V ‾ i o / D ‾ i ′ ; ]]>
为中间
柱节点的自由变位,且Δ ‾ i = α t · ΣΔt · l i ‾ ; ]]>
为在各框架柱顶剪力Vio作用下中间
柱至框架变形对称轴长度内的各段框架梁的拉伸变形之和;其中:αt为混凝土线膨胀系数;∑Δt为综合计算温差;
为中间
柱到框架变形对称轴的距离的平均值;为求得中间
柱的柱顶剪力
尚需把
作适当转化;其转化的手段为:计算
时可等效地把框架柱顶的剪力均取剪力的均值
计算框架梁的拉伸变形时均取轴力刚度的均值T ‾ i ′ = 0.75 E c A ; ]]> 在各框架柱顶剪力
作用下中间
柱至框架变形对称轴各区间的拉伸总长度为Σ 0 ~ i ‾ l i = a [ ( n - i ‾ ) i ‾ + Σ 0 ~ i ‾ i ] ]]> 则Σ 0 ~ i ‾ Δ i L = V ‾ i 0 × Σ 0 ~ i ‾ l i / T ‾ i ′ ]]> 把Δ ‾ i o = V ‾ i o / D ‾ i ′ , ]]>Σ 0 ~ i ‾ Δ i L = V ‾ i 0 × Σ 0 ~ i ‾ l i / T ‾ i ′ ]]> 代入变形协调方程式得框架柱列中间
柱的柱顶剪力值:V ‾ i o = Δ ‾ i 1 D ‾ i ′ + Σ 0 ~ i ‾ l i T ‾ i ′ ]]> ④计算框架端部(n)柱的柱顶剪力值Vn0由于
与分子
成正比,考虑到分母第二项
对于框架梁受拉计算中是不允计拉裂的,受拉变形相对较小,故分母第二项影响较小,且各柱侧框架梁拉伸变形相差也并不大,略去其对剪力计算不大的影响后,
也与
成正比,按比例计算得框架端部(n)柱的柱顶剪力值:V n o = V ‾ i o × Δ n Δ ‾ i × D n ′ D ‾ i ′ ]]> 式中Δn=αt∑Δt·ln,D n ′ = α A 12 · β min ′ E c I o H 3 ; ]]> 其中αt为混凝土线膨胀系数;∑Δt为综合计算温差;H为框架柱计算高度;Ec为混凝土弹性模量;βmin′为框架端部(n)柱弹塑性刚度降低系数;αA为端部(n)柱梁、柱节点的转角影响系数,α A = 0.5 + K ‾ 2 + K ‾ ; ]]> 端部柱梁、柱线刚度比:K ‾ = i L i Z , ]]> 其中梁的线刚度:i L = E c ′ I L l L , ]]> 柱的线刚度:i Z = β min ′ E c I z l z ; ]]> 已知中间
柱的柱顶剪力值
和端部(n)柱的柱顶剪力值Vn0,按线性分布的原理画出框架柱顶剪力分布图,求得框架各柱顶剪力Vio值;各柱顶剪力反作用于框架梁,计算得各柱间框架梁轴拉力的分布,画出轴拉力分布图;以对称轴区间轴拉力最大,N t max = Σ 1 ~ n V i 0 = n × V ‾ i 0 , ]]> 且轴拉力Nti向两侧柱间依次递减;(3)超长框架梁、柱结构的截面设计与复核验算①框架梁的截面设计:由轴拉力分布图确定控制截面的附加作用力Nt,与外载作用下的内力标准值进行组合,对于非预应力框架梁,按拉弯构件进行裂缝宽度验算,确定需增配的非预应力热轧钢筋或对预应力框架梁进行抗裂验算,来确定需增配的预应力钢筋;②框架柱的复核验算由端部(n)柱的柱顶剪力,用“反弯点”法计算柱端弯矩Mn,并计算竖向准永久荷载下的轴压力,计算混凝土轴压应力
并按步骤(2)的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截面刚度计算公式计算得βn′,与原计算取用的βmin′进行比较;若βn′≥βmin′,说明计算正确,否则表明该框架柱控制截面裂缝宽度大于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市鄞州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市鄞州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07444.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园艺粉碎机
- 下一篇:一种果树的夏季管理应用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 建筑物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