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脱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73251.6 | 申请日: | 2009-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8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敏;包申旭;刘涛;黄晶;陈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1/14 | 分类号: | C02F1/14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 |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脱盐装置。其技术方案是:蒸发凝结箱(13)内有3~5层底部为三角形凹槽状的铁盘(14),每条凹槽下装有一条V形流槽(15),V形流槽(15)与箱内淡水出口(18)相通。蒸发凝结箱(13)底部通过水管和第一水泵(1)与加湿去湿塔(6)内的冷凝管(12)相通,冷凝管(12)通过水管经向阳随动太阳能集热器(11)后与蜂窝降膜蒸发器(8)相通。加湿去湿塔(6)内设有塑料隔板(9),其上部和下部分别装有上风扇(10)和下风扇(7),加湿去湿塔(6)左侧底部通过水管和第二水泵(2)与蒸发凝结箱(13)内的第二层铁盘(14)相通。本发明具有热能利用充分、运行温度较高、蒸发量和淡水产量较大的特点。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脱盐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太阳能脱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蒸发凝结箱(13)、加湿去湿塔(6)和向阳随动太阳能集热器(11)三部分组成;蒸发凝结箱(13)的结构是:箱体内水平地固定有3~5层铁盘(14),铁盘(14)底面折压成5~20条三角形凹槽,除最上层铁盘(14)外,其余各层铁盘(14)的三角形凹槽一端均封闭,另一端均通过铁盘连通槽(21)互通,每层铁盘连通槽(21)与该层铁盘连通管(17)的上端相通,铁盘连通管(17)的下端位于下一层铁盘连通槽(21)的上方;每层铁盘(14)的每条三角形凹槽的正下方均对应装有一条V形流槽(15),每层的每条V形流槽(15)的一端均封闭,另一端亦通过流槽连通槽(23)互通,每层流槽连通槽(23)通过流槽连通管(16)上下相通,最下层的流槽连通槽(23)与蒸发凝结箱(13)上的箱内淡水出口(18)水平连通;箱内淡水出口(18)距箱底的高度为箱体高度的1/4~1/3,进水口(19)略低于箱内淡水出口(18),排水口(20)位于箱体底部;蒸发凝结箱(13)的箱体四侧和底部均用保温材料包覆,最上层铁盘(14)与蒸发凝结箱(13)箱壁之间的空隙用保温材料密封;加湿去湿塔(6)的结构是:加湿去湿塔(6)内的右侧装有冷凝管(12),左侧装有蜂窝降膜蒸发器(8);在冷凝管(12)和蜂窝降膜蒸发器(8)间竖直设置有塑料隔板(9),塑料隔板(9)安装在基墙(4)上,塑料隔板(9)最上部和最下部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上风扇(10)和下风扇(7);在加湿去湿塔(6)的右侧底部装有塔内淡水出口(3),加湿去湿塔(6)的左侧装有溢流口(5);加湿去湿塔(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向阳随动太阳能集热器(11);向阳随动太阳能集热器(11)由向阳旋转底座和12~15根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组成,12~15根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并排相互固定,质心处安装在向阳旋转底座上;每根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的下端相互连通为进水端,上端相互连通为出水端;蒸发凝结箱(13)的底部通过水管和第一水泵(1)与加湿去湿塔(6)内的冷凝管(12)下端相通,冷凝管(12)上端通过水管与向阳随动太阳能集热器(11)的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的进水端相通,向阳随动太阳能集热器(11)的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的出水端通过水管与加湿去湿塔(6)内的蜂窝降膜蒸发器(8)的上端相通,加湿去湿塔(6)左侧的底部通过水管和第二水泵(2)连通至蒸发凝结箱(13)内的第二层铁盘(14)的上方;上述水管均用保温材料包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27325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