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流金属离子源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1412.8 | 申请日: | 200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1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唐德礼;童洪辉;蒲世豪;谢峰;赵杰;耿少飞;张华芳;武洪臣;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C14/48 | 分类号: | C23C14/48;C23C14/34;C23C14/38;C23C14/46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工作于直流和脉冲两种模式的大面积、高能强流金属离子源。其特点是它采用磁场控制阴极弧放电产生直流金属等离子体,金属等离子体经磁镜场输运到离子引出区域,再经过栅极加速后获得高能离子束流;在等离子体输运区域中间加有由螺线管形成的反向磁岛,可以提高输出等离子体的均匀性,同时阻挡大颗粒进入离子引出区域,提高离子束流均匀性和稳定性;离子束流引出和加速方式可采用直流或脉冲模式,以获得纯离子束流或等离子体/离子束流;还可以利用送气管在等离子体产生区域充入工作气体,使之参与等离子体放电,获得金属和气体混合的离子束流。本装置可用于在工件上注入和沉积高质量反应薄膜,离子注入和离子镀膜等。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金 离子源 | ||
【主权项】:
一种强流金属离子源,其特征在于:该强流离子金属离子源包括阴极(1)、水冷阴极座(2)、阳极筒(7)、稳弧线圈(5)、聚焦线圈(6)、触发针(4)、触发线包(3)、输运直管(9)、发散线圈(10)、汇聚线圈(14)、绝缘环(8)、引出栅(12)、支座法兰(15)、抑制栅(13)、支座法兰(17)、高压绝缘环(16)、减速电源(20)和加速电源(21);阳极筒(7)的外壁上开有凹槽,在凹槽内分别缠绕着稳弧线圈(5)和聚焦线圈(6),在阳极筒(7)的上部设有法兰盖(30),一个倒置“T”形结构水冷阴极座(2)固定在法兰盖(30)的正中,并处于阳极筒(7)内,圆台形阴极(1)与水冷阴极座(2)下端连接;在水冷阴极座(2)的旁边有一个穿过法兰盖(30)的“L”形触发针(4),触发针(4)的下端的“针钩”正对着阴极(1)的下端面,触发针(4)的上部在法兰盖(30)的上方包裹着一个触发线包(3);在阳极筒(7)的下部连接有一个输运直管(9),输运直管(9)与阳极筒(7)之间由绝缘环(8)隔离开来;在输运直管(9)的上、下两端凹槽内分别密绕发散线圈(10)和汇聚线圈(14),在输运直管(9)内设有水冷螺线铜管(11);输运直管(9)下端连接引出栅极支座法兰(15),引出栅极支座法兰(15)对应着一个结构相似的抑制栅极支座法兰(17),在引出栅极支座法兰(15)与抑制栅极支座法兰(17)之间设有一个高压绝缘环(16)将它们隔开一定的距离,在引出栅极支座法兰(15)与抑制栅极支座法兰(17)相对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引出栅极(12)和抑制栅极(13),抑制栅极支座法兰(17)的另一端通过减速绝缘环(18)连接着一个内径相同的圆环形接地法兰(19);接地法兰(19)通过一个导线接地;抑制栅极支座法兰(17)与减速电源(20)连接,减速电源(20)的另一端接地;输运直管(9)靠近引出栅极支座法兰(15)的一端通过一根导线依次连接着一个电阻(22)和一个弧放电电源(23)的正极,其阴极通过导线连接着水冷阴极座(2)的上部;阳极筒(7)紧接着绝缘环(8)的一端连着一个高压加速电源(21),并且该导线同时与弧放电电源(23)的正极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未经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13141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