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铜电极表面形成自组装缓蚀膜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0292.9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3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廖强强;岳忠文;沈曦;俞镇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学院 |
主分类号: | C25D9/02 | 分类号: | C25D9/02;C25D1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铜电极表面形成自组装缓蚀膜的方法,属于有色金属的防腐蚀技术。即采用分析纯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配制成浓度为0.001~0.01mol/L的APDTC水溶液。将经预处理的铜电极浸渍于上述溶液中,浸渍温度为20~30℃,浸渍时间为0.5~8h,最终在铜电极表面吸附一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自组装缓蚀膜。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铜电极在0.01mol/L的APDTC水溶液中自组装4~8h后,在0.5mol/LHCl溶液中的缓蚀效率可达95%以上。本发明采用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是一种环保型缓蚀剂,对环境无危害。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表面 形成 组装 缓蚀膜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在铜电极表面形成自组装缓蚀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1)、铜电极的制作及预处理取用环氧树脂密封,工作面积为0.78cm2的铜电极,表面经1#~6#金相砂纸逐级打磨抛光,用无水乙醇除油,经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后放入电解池,电解液为0.1mol/LKCl溶液;经过氧化还原处理,-0.20V下极化60S,再于-1.1V下极化处理60S,反复处理3~5次备用;(2)、自组装溶液的配置将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配制成浓度为0.001~0.01mol/L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水溶液;其中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采用分析纯;(3)、铜电极表面自组装缓蚀膜形成将步骤(1)经预处理后的铜电极立即浸渍于步骤(2)所配的自组装溶液--0.001~0.01mol/L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水溶液中,控制浸渍温度为20~30℃,浸渍时间为0.5~8h,最终在铜电极表面形成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自组装缓蚀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学院,未经上海电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5029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机械运动扫描的光学扫描全息方法
- 下一篇:调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