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驳岸护脚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49156.8 | 申请日: | 2009-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5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 发明(设计)人: | 徐曦;韩国杰;禹娜;陈立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筱梅 |
| 地址: | 20006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驳岸护脚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该方法是:在河道驳岸护脚沿线设置滨水植物带,其滨水植物带由固定桩、护栏、淤泥、水生植物组成,固定桩距驳岸护脚1.5~5m处的河道中设置;护栏为矩形片状固定于固定桩上形成连续围堰,其高度为0.5~1.5;淤泥由河道的底部挖掘,并填充于驳岸护脚与护栏之间;水生植物种植于淤泥上。本发明不增加水体范围,不破坏现有驳岸,不侵占陆地空间,确保水体现有一切功能;增加滨水景观带,美化和改善水体环境;与其它方法比较,增加水体泄洪能力,恢复滨水植物及景观带,集清淤与植物修复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加水体自净于一体。 | ||
| 搜索关键词: | 驳岸 生态环境 保护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驳岸护脚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河道驳岸护脚沿线设置滨水植物带,其滨水植物带由固定桩、护栏、淤泥、水生植物组成,固定桩为水泥桩或木桩,距驳岸护脚1.5~5m处的河道中设置,间距为1.5~2m;护栏为矩形片状的竹排或竹篱,固定于固定桩上形成连续围堰,其高度为0.5~1.5m;淤泥由河道的底部挖掘,并填充于驳岸护脚与护栏之间,淤泥的填充高度至护栏上沿,并使淤泥的上平面由驳岸护脚向护栏下倾,倾斜角5~15°;水生植物种植于淤泥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49156.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